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7篇
财政金融   2911篇
工业经济   1888篇
计划管理   3752篇
经济学   3236篇
综合类   1166篇
运输经济   192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6259篇
农业经济   1972篇
经济概况   3762篇
信息产业经济   36篇
邮电经济   4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632篇
  2014年   1477篇
  2013年   1324篇
  2012年   1795篇
  2011年   1832篇
  2010年   1428篇
  2009年   1594篇
  2008年   1857篇
  2007年   1642篇
  2006年   1530篇
  2005年   1983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925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3篇
  19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1.
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以资源税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1年20家稀土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以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税制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稀土资源税改革能显著提升稀土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研发投入在稀土资源税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稀土资源税改革对中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上游和下游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为促进稀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完善绿色税收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制定差异化稀土资源税率、完善资源税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12.
近年来,税费优惠作为带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政策手段,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本文选取2015-2021年1396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就税费优惠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税费优惠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考虑企业类型及地区差异,税费优惠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越大,技术创新绩效越大,且独立技术创新优于联合技术创新。同时,经济发达地区效果明显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提升精准性,细化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加强开展联合技术创新,以此促进制造业企业全面创新;根据不同企业类型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政策策略,促使我国制造业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13.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内在要求。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竞争和创新产出之间的作用机理,使用2010-2020年28个细分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和研发投入在其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表现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有效发明专利产出的增加,且对专利产出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新产品销售收入;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竞争与研发投入影响创新产出。基于此,应继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促进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提升、依照行业专利密集度选择适宜的创新路径、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加创新研发投入以提升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214.
发展技术市场正成为新时期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提升风险承担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技术市场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展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水平和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两种中介途径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进一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高的地区企业中效果更突出。本文的结论凸显出发展技术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如何有序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5.
基于2017—2019年中国进口产品数据和美对华加征的出口关税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评估美对华贸易战如何影响中国的中间品进口。研究发现:随着中美争端程度加深,关税冲击的负面影响会逐渐显现。第三、第四轮产品关税中,美对华加征的出口关税对中国从美国的中间品进口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同时,这种关税冲击促使中国增加了从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间品进口,即贸易战促使中国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正向的进口转移效应。进一步研究出口与中间品进口在供应链上的密切关联发现,产品面临的出口关税风险敞口越大,中间品进口增速的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216.
制造业服务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服务贸易则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途径。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服务贸易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作用机制,并着重剖析了技术距离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上,深化服务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技术距离会弱化服务贸易的正向影响;基于技术距离的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中外技术距离扩大至一定水平后,服务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挤出效应愈发明显;服务贸易对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投入服务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但对非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产出服务化的推动作用远大于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  相似文献   
217.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了消费品进口竞争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品进口竞争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消费品进口竞争对高生产率企业市场销售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低生产率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品进口竞争更倾向于提升东部地区企业的市场销售;来自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消费品进口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而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消费品进口可以显著提升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市场销售。机制分析表明:消费品进口对本土企业市场表现存在熊彼特效应、逃避竞争效应以及需求引致效应。本研究对于推动消费品进口、企业创新和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18.
韩冬  钟钰 《国际贸易》2023,(9):52-61
地缘因素对粮食进口有较大影响,探讨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的冲击是准确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保障我国粮食进口安全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粮食进口韧性和地缘因素的理论内涵,从进口量、进口价格、进口节奏和进口来源四个方面分析了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地缘因素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粮食进口国粮食进口抗压能力、恢复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明显下降,进口韧性受损;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造成了冲击,我国粮食进口抗压能力、恢复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都有所不足。我国可通过降低粮食对外依赖度、提升进口来源多元化水平、提升国际市场供应链深度利用能力、增强国际市场风险预警能力提升粮食进口韧性。  相似文献   
219.
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要素密集特征日益凸显,国际服务市场会对企业创新等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市场波动对企业研发创新决策的影响,以及服务要素依赖的重要边际作用,并度量了2000—2014年国内制造企业面临的国际服务市场波动,检验了这种波动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研发创新对国际服务市场波动的反应取决于进口产品内嵌的国际服务要素含量,即对间接进口国际服务要素的依赖:依赖度越高,服务供给的正向冲击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直接进口国服务市场的正向冲击会刺激企业研发创新,由直接进口国传导的第三国服务市场冲击则会抑制企业的研发创新。间接进口国际服务要素时,过度依赖高质量服务供给国,并不利于企业吸收国际服务市场的正向冲击,推动自身研发创新。企业中间投入占比越高,技术创新受国际服务市场波动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20.
《重庆经济》1994,(2):64-64
发达国家的粮食干预政策有粮食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二种干预政策,前者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共体为主,后者以日本为代表,发达的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干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