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财政金融   839篇
工业经济   297篇
计划管理   1032篇
经济学   1488篇
综合类   519篇
运输经济   67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464篇
农业经济   569篇
经济概况   1487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产业分工细化与经济中介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中介作为产业分工细化的产物是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分工利益的获取。本文运用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分析经济中介从产业分工中内生的原因及条件,讨论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中介服务的特点以及分工网络对经济中介业发展规律的影响,并试图对经济中介的产生和现代经济中介业的市场结构提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认为,由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带动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融入产业内分工,沿着全球化产业链条不断地由劳动密集型环节向技术密型环节提升,进而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有效而便捷的途径。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和产品性质进行了动态考察和调研分析。指出中国的加工贸易目前已进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的阶段,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影响加工贸易升级换代诸因素的分析,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
《重庆经济》2009,(4):1-1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势必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产业分工、新兴产业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将发生重大变革。产业结构开始新一轮的调整升级,发达国家进入一轮“再工业化”过程,产业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方向发展,产业转移的服务化特征日趋明显。只有抓住机遇、调整结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4.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本文计算了中国区域制造业分工指数及其变化率,并将其与美国、欧盟进行了比较。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产业分工与地理距离有关,地理位置靠近,空间距离较短的区域之间,其产业同构性较强;就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沿海经济圈内部分工来看,环渤海互补性更大,而长三角同构性更强;就制造业大类而言,中国产业分工程度(1997)高于美国产业分工程度(1985),这与人们的想像完全相反;从1997~2001年,中国各大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在不断加深,经济发展速度与分工指数的变化率呈正向变化,市场经济对中国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凸显。但同时,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象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5.
祝金甫 《山东经济》2007,23(4):49-51
随着这几年飞地经济的发展模式急速扩张,以及出口贸易的大力发展,中国在表面上似乎是享尽“制造大国”的美誉,但是实际上中国只是以低廉的制造能力进入产业链中增值最低的一个模块而已。一旦中国在这种产业政策中稍一迟缓或成本稍为增加,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地位随时可能被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取代。“小产业国际化,大产业综合发展”的基本经济原理是“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产业政策应与产业的区位选择结合在一起。当中国打造成为“制造大国”的同时,必须将“消费大国”定位于国家经济政策的战略考虑内。中国在中短期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应以“保持制造、重视市场、促进创新”为原则和发展顺序。  相似文献   
76.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地提高,但从总体上说相对还比较低。而我国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已无法承载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正在面临着诸如资源、环境、人口、贫困、就业等一系列难以破解的问题。为此,我们别无选择,坚持适度物质消费应成为我国国民生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7.
78.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非金融行业企业对金融资产的投资热情日益高涨,这是否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背离?本文以我国2001—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基于异质性进行分样本讨论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在中央国有企业、民营和外资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中成立,但在地方国有和西部地区企业中不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即存在一个合理的金融化偏离程度以及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区间,在此区间内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最大。机制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流动性供给效应、投融资期限错配效应和实体资本配置效应三条传导路径。本文相关研究结论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9.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分工基础及体系构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红 《改革与战略》2005,(12):163-167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渐削弱,产业内分工开始形成,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大.其重要性不断提高。中国入世之后,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得以发展和深化,促进双方的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0.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态势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华 《改革》2007,(9):39-43
从当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深化角度的研究表明,产品内分工、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是我国持续国际收支双顺差及外汇储备激增的根源。持续双顺差的格局可能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作出政策调整:转变外贸政策;增加政府及公共支出,使国内储蓄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不断完善外汇储备制度,成立专门外汇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