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9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财政金融   2860篇
工业经济   1528篇
计划管理   5332篇
经济学   4182篇
综合类   1376篇
运输经济   569篇
旅游经济   48篇
贸易经济   4998篇
农业经济   1801篇
经济概况   57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96篇
邮电经济   121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15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942篇
  2014年   2371篇
  2013年   1783篇
  2012年   2073篇
  2011年   2426篇
  2010年   2255篇
  2009年   2360篇
  2008年   2294篇
  2007年   1719篇
  2006年   1613篇
  2005年   1529篇
  2004年   1012篇
  2003年   770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党的"十六大"之后,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形成.放眼神州大地,到处是你追我赶的局面.在新世纪的前20年的战略机遇中,广西应如何发展,才能迎头赶上发达地区?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92.
中、日、韩三国依托黄海建立起了空间联系,并环绕黄海地区构成了一个合作圈层,即“环黄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是日、韩两国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即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所提出的一个地方交流层次的经济合作体系。一、进一步扩大港口城市间的合作环黄海港口城市相互邻近,交通便捷,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近些年,由于环黄海各国地方政府不懈的努力,在环黄海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路和航空运输体系。中日韩三国之间开通了多种渡船、集装箱定…  相似文献   
93.
向敏  杜欢 《浙江经济》2003,(19):44-45
当前,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引人瞩目。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的浙江省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提升浙江的区域竞争力,形成区域核心竞争优势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以积极心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腾不息的长江与辽阔的大海共同造就了这块神奇的土地——长江三角洲。在新世纪经济国际化和信息化大潮中,力求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的苏、浙、沪都把目光深情地注视着近邻,加强合作,协调发展,努力实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平时的言谈交流中,我们也感到,在我省干部群众中有极少数人还心存一些疑虑,  相似文献   
95.
《江苏改革》2003,(5):25-25
扬州市拥有长江岸线81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6公里,中深水岸线5.15公里,浅水岸线30.87公里。已开发利用岸线14.25公里,还有66公里的长江岸线可以利用,其中深水岸线30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扬州逐步加大了沿江的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三横六纵”的公路网络和以扬州港为龙头,仪征港、江都港为两翼的港口群,年货物吞吐量近  相似文献   
96.
曾刚 《浙江经济》2003,(10):32-34
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于区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人员交流的规模与频率,纽约、东京等现今世界经济中心无一例外都是交流的枢纽(交流的“源”和“汇”),无一不具备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组织。因此,长江三角洲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良机,在区域协调机制建设上取得突破,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
随着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高涨,中国大陆港澳台(以下简称四地)区域经济合作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国际关注.四地实质上的相互密切经贸关系为四地实现某种形式的区域经济集团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但由于四地特殊的政治关系,使得四地经济一体化进程充满坎坷,台湾与祖国大陆甚至至今尚未实现经贸关系正常化.面对因不能深化经济整合而无法产生的政治经济利益,诸多专家学者和爱国人士提出了各种变通或过渡性方案,其中有关推动"南中国海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方案是提得最多和最重要的.这类方案形式多样,虽然在区域划分和内容设定上有所不同,但其共同实质是一样的,即在南中国海地区选择一定范围的行政区划(例如:粤港、闽台、粤港澳、闽粤港澳台、闽粤琼港澳台等等),组成某种形式(以契约方式固定)的经济合作体,实行不同于整个国家的独立经贸政策.这种次区域经济合作构想在过去有较多的带有理想化色彩的设计和提法,但近年来被基本锁定在"自由贸易区"的范畴之内.这种构想的目的在于:1.深化区内产业分工和经济合作,加速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2.整合中国最具经济实力的地区,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3.以次区域合作推动整个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达成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98.
区域体制改革: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
中国的发展呼唤城市化.从中国的人口密度、发展速度,工业化,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土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考虑,中国城市化宜选择以大城市圈为中心的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