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8篇
财政金融   305篇
工业经济   83篇
计划管理   547篇
经济学   262篇
综合类   237篇
运输经济   16篇
旅游经济   198篇
贸易经济   453篇
农业经济   139篇
经济概况   2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韩采宏 《价值工程》2006,25(10):17-18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在税种设置、税目税率的调整以及内外税制的统一方面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弊端:税制结构不合理、税种功能存在缺陷、内外两套税制、配套措施不完善。同时,我国房地产业的各种规费过多,费挤税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房地产税费制度,为房地产业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2.
樊杰 《经济地理》2006,26(4):545-550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地域开发功能和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地理学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文章在归纳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关区域发展领域新指向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现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进而提出并论述了未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命题。  相似文献   
103.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重货币国际化结果,以占全球贸易计价结算比重、外汇交易比重、国际债券比重、外汇储备比重等相关指标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而忽视货币跨境流动放松过程,即一国货币的跨境流动自由化程度。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包含进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过早过快放松本币流出入会引发经济金融风险,某些情形下进程比结果更值得关注。构建人民币跨境自由度指数涉及强度赋值、项目设置和权重确定三方面内容。在梳理2019年第2季度前我国货币政策基础上,对2008年至2019年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证券投资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以及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进行评估,并以美国近5年各项目下的资金流动平均占比为权重,构建了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化指数,考察2008—2019年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化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较快,跨境流动已得到很大程度放松,而且人民币流入自由程度显著高于流出自由度。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持续遵循先经常项目后资本项目、先流入后流出、先机构后个人、先大额后小额、先风险小项目后风险大项目的次序,提高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稳定性,降低无序流动的投机风险;严格管控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衍生品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流动,并依据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审慎监管能力进行调整;大力提升经常项目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高非居民间的人民币使用频率和使用规模;充分评估各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流动和本外币兑换自由度,提高两者的协同匹配程度,降低因两者不匹配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张洁 《中国林业经济》2020,(3):27-30,45
村民集资型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化解集体林区林业发展中林地抛荒、村财不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创新模式。归纳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原则及可持续发展条件,采取案例研究法,深入分析村民集资型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背景及运行机制,发现该类型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经营模式单一、林农的认知程度低、林农参与意愿逐渐降低和前期村财负担重等问题,从宣传力度、政策扶持、专业人员、经营规模和经营管护方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村民集资型林业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农民工市民化攻坚战是要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15年内使得近两亿已经和将要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中的大多数基本上成为市民;其必要性在于,这是新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基本实现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和优化城乡结构的主要任务、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促进城镇发展和稳定的有益途径,是农民工市民化更有效的战略措施,也有助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扩大内需;其可能性在于,无论从资金筹集方面来看,还是从制度改革创新方面来看,都基本具备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其主要战略措施包括,由党和国家统一规划部署、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实行市民化和回乡创业就业双管齐下的战略方针,以相关制度改革创新和有效筹集使用相关资金为战略重点等。  相似文献   
106.
当前企业推进绿色转型进程、提升企业绩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企业主动应对内外部因素联动影响的重要性,以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在探讨了企业变革发展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动态环境规制嵌入下的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以及差异化强度的动态环境规制在二者关系中调节效应的作用机理和边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情境下,前瞻柔性、响应柔性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响应柔性的贡献度较高;两者交互效应亦能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表明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反应能力以及将两者协同配合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一般强度的动态环境规制在前瞻柔性、响应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均不起显著的调节效应;高强度动态环境规制仅在响应柔性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效应;表明动态环境下,一般强度的政府规制政策对企业的决策和创新等行为更多的是无显著影响,充分尊重其自主发展;同时政府要根据环境变化,合理控制环境规制实施强度,谨防给企业应对环境冲击造成额外的负担。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加强多重柔性机制建设的力度和政府注重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作用的策略,最终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以西安市2013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源数据,基于arcgis10.0与Fragstats3.4软件,运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等2个水平上分析西安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粒度效应。结果表明:(1)粒度效应敏感的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个数、分离度指数、邻近度指数,粒度效应比较敏感的指数有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粒度效应最不敏感的指数有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及结合度指数。(2)大致可将上述9种景观指数分为3类:第一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第二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三类,随着尺度的增大,具有显著的尺度转折,可预测性差。(3)随着粒度的粗化,农村居民点破碎度降低,优势度增加,形状变得规则,分布趋向分散。该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最佳尺度范围为60~90m,适宜粒度为90m。  相似文献   
108.
村级尺度耕地产能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究耕地产能空间分异规律与影响因子,识别地区粮食生产关键制约因素,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针对性和建设效果。[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刻画了村级尺度耕地产能空间分异规律,对比分析了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耕地产能影响因子识别的效果,并依此划分产能提升类型区。[结果](1)海伦市耕地产能呈现中西部高北部偏低的态势,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征。(2)海伦市耕地产能与黑土层厚度、出现障碍层深度、耕作距离、田块状况和质地等变量显著相关,且均呈正相关,但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3)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耕地产能影响因子,提出了产能保持区、耕作条件改良区、质地改良区、障碍层改良区和保护性耕作区5类耕地产能提升类型区。[结论]文章所采用的基于村级尺度耕地产能及其空间分异因素模型相关研究,能够较好揭示村级耕地产能空间分布特点、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布特征,基于此所划分的耕地产能提升类型区较已有研究对耕地分类管理具有更精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广州市人口变动地域类型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聚类方法将广州市112个街镇按人口变动情况分为人口增长型、人口基本稳定型和人口减少型,在对广州市地域结构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每一种类型的位置特点、人口特性、社会特性和土地利用特性。  相似文献   
110.
在全球践行低碳理念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综合体已然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旅游综合体联动要素,明确低碳视角下生态旅游综合体的联动机理、联动动机,进而构建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综合体联动模型,并提出联动机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