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18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77篇
经济学   96篇
综合类   75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78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5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32.
本文介绍了我国证券公司的上市情况,通过对IPO和买壳上市的比较分析,认为目前对多数证券公司而言,买壳更能满足其上市需求。  相似文献   
33.
张劲帆  李丹丹  杜涣程 《金融研究》2020,475(1):190-206
本文通过对比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IPO市场化定价发行阶段与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IPO限价发行阶段共1950个IPO样本,发现IPO限价发行对于新股在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具有“弹簧效应”:即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会造成新股在二级市场价格短期内超涨,限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显著高于市场化定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限价发行引起的过高二级市场定价最终导致股票长期回报率低下。另外,创业板公司“弹簧效应”显著强于主板公司。这些实证结果都可以被本文提出的一级市场价格压抑造成二级市场非理性投资者上涨预期一致、盲目追涨的理论模型所解释。本文的研究指出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定价虽然形式上可以解决新股发行价过高问题,但是却造成二级市场更大的价格扭曲。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完善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以发行人筹资收益最大化为假设,对市场热季周期下发行人、承销商与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投资者情绪对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定价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行人最优发行数量小于市场需求数量、承销商定价低于市场需求价格的目的在于确保发行成功和获取日后收益;投资者高亢的投资情绪可以对IPO市场短期收益正偏和长期收益负偏成为普遍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5.
本文考察中资企业在不同市场上市时风险投资的参与是否影响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研究发现,在大陆中小板和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中,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在美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参与对IPO折价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业时间短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上市时的历史也较短;风险投资进入企业的时间越长,IPO折价水平也越高。这两个检验都验证了风险投资机构通过IPO折价提早退出投资项目,进一步支持了声誉效应假说。  相似文献   
36.
熊真凤  周孝华 《技术经济》2011,30(5):115-118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在以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推导出机构投资者需求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具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的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相似文献   
37.
基于复合期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传统IPO定价方法用于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性等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IPO定价的缺陷,将实物期权概念引入IPO定价研究中。根据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的特征,引入复合期权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复合期权方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的IPO定价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该模型在实践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媒体报道、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来自创业板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1年3月底的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媒体报道在IPO抑价中的作用。通过测量招股公告日至上市日前一天的媒体报道数量,发现媒体报道与IPO抑价率正相关,并且媒体报道与IPO抑价的关系是以投资者情绪为桥梁的。此外还发现,创业板IPO存在显著的周历效应,周五上市的公司比例高...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我国252家沪深上市企业的实证检验,研究在保荐承销制下我国承销商声誉在IPO抑价中的有效性。得出结论:在保荐核准制下我国承销商声誉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作为询价制度体现的网下配售比例在中小板块发挥作用,肯定了其在提高发行市场效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VC/PE投资机构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协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实现企业和自身投资活动的增值。我国创业板市场刚成立不久,IPO抑价现象明显,并且在其上市的公司背后大都有VC/PE投资机构支持。因此本文就VC/PE-BACKED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度影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探究VC/PE-BACKED是否对IPO抑价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在研究得出VC/PE-BACKED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度具有一定影响的基础上,对影响VC/PE-BACKED上市公司IPO抑价度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