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286篇
工业经济   61篇
计划管理   257篇
经济学   545篇
综合类   266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14篇
贸易经济   878篇
农业经济   69篇
经济概况   6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本文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相似性指数高于产品相似性指数,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不是以竞争为主;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内的合作将有利于强化产品差异、缓解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42.
木材及其产品进口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木材进口国,大量进口木材不仅会对木材供应国的环境承受力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形象。森林作为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木材的进口规模和水平、以及能否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林产品贸易不仅与世界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息息相关,而且与全球的生态承受力紧密相连。本文通过探讨木材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木材贸易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了为促进木材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3.
FTA原产地规则的实施,给FTA成员国以及非成员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本文以NAFTA的原产地规则为例,从贸易、投资、就业和成本这四个方面实际分析FTA原产地规则实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问题受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理论分析认为,由于各国的环境标准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污染产业从环境标准高的国家转移到环境标准低的国家。在实际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以及转移的范围及程度多大则需要实证分析来验证。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标准与污染产业转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5.
一国在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时会遇到比货物贸易政策更加复杂的问题,如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各部门(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益集团游说、政府的贸易政策不一定是有效的、我们应该加入GATS还是参与区域自由化等。因此,如何归纳总结出这些影响因素并从中挑选出较好的政策工具,对于一国在服务业开放进程中增加福利及掌握主动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6.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我国林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是应当看到在增长背后的隐患与不足。由森林认证形成的消费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一大隐患,若不加以重视,将会逐渐削弱我国的木质产品竞争力;而一旦有关国家强制实施森林认证,将对我国林产品出口造成沉重的打击。本文以木制家具业为例对该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由于我国林产品生产和管理方面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致使各种法律绿色贸易壁垒从多个方面影响我国食用林产品出口。面对隐患与不足,要积极应对寻求突破,保证我国林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7.
安全标准与农产品贸易: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农产品贸易引起争端的安全标准的大量存在,表明市场自身力量不足以纠正失灵,农产品市场的独有特征构成安全标准广泛实施的理由。文章测算了十年间一项具体农产品安全标准—黄曲霉素最大允许含量标准,对一组发达国家和一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果/坚果类产品的贸易影响程度。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进口国协调采用国际标准将产生更大的贸易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48.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中的贸易利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49.
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型和CEPA免税清单"原产地"标准,分析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实施"港产品零关税"和"全面贸易自由化"产生的经济、贸易和产业效应,以及海峡两岸ECFA早期收获和全面实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中国内地关税大幅度减免,"港产品零关税"使中国香港进出口增加幅度大于中国内地,中国内地服务业和符合原产地标准的中国香港制造业生产出口增加。如果两地进一步实现"全面贸易自由化",则进出口值、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并促进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但中国内地进口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导致贸易余额减少。此外,ECFA早期收获使中国台湾贸易余额增加,而ECFA全面实施将使中国香港作为海峡两岸经贸中转港的地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入世10周年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长洪  郑文 《财贸经济》2011,(11):5-13,136
本文回顾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贡献在于推动国际经贸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忠实履行多边贸易规则、努力协调多边贸易谈判、积极参与多边贸易机制建设以及切实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10年来,多边贸易体制的变迁主要表现为力量结构、议题结构及外部透明度的变化。展望未来,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应重在制度建设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基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实践经验,本文得出了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