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9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财政金融   1092篇
工业经济   393篇
计划管理   1043篇
经济学   3259篇
综合类   1256篇
运输经济   49篇
旅游经济   100篇
贸易经济   1321篇
农业经济   368篇
经济概况   144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926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879篇
  2010年   637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岑成德 《商业研究》2002,(15):32-34
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广大投资者、公司债权人、证券监管机构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司的利润增长率比其利润本身更为重要。投资于某公司的股票,实际上是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因而,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问题成为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实践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上期多项财务指标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风险资本支持下的中小企业成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大企业和成熟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持续成长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缺乏外部金融资本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制约。成熟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是依靠运作良好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来获得创新动力的,而目前在中国,这只是一个理想的规划,尚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市场环境。因此,本文拟重点分析风险资本支持下的中小企业成长的特征,提出强化我国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互动的机制与策略。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的角度探讨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代表技术进步的变化,同时将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变量,采用1985-200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的模型结论如下:(1)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大于劳动力的贡献;(2)国内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因此,要想更快地发展我国经济,一方面要加大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尤其是国内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994.
吴恒煜 《商业研究》2006,(16):42-45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是金融学中广泛应用的模型之一,该模型的提出是金融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场革命。Black、Scholes和Merton引入了动态套期保值组合的概念,期权的支付可以通过基础资产的动态组合策略复制。通过对期权定价理论的历史介绍及对该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在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内需与外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显著成就,以及外向型程度的快速上升,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广泛关注。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和动力源泉,判断一国经济增长模式,一般看两个重要基准:一是看三大需求对一国总需求的贡献,二是看三大需求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对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相关研究表明,在需求主体方面中国以内需为主,在动力结构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双轮驱动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96.
We provide explorative insights on how farms which manage strong and successful growth affect farms in their neighbourhoods through spatial competition for land. The study is based on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repeated framed experiments within the business game FarmAgriPoliS (Appel & Balmann, Ecological Complexity, 40, 2019). In particular, we analyse the spatial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behavioural clusters of farm managers. Our analysis finds that farms which manage strong growth substantial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farms in a spatial neighbourhood of some 10 km. Although the influence on the neighbourhood decreases with distance, the functional correlations of farm growth as well as exits are neither linear nor exponential, but eventually rather wave-like. We further discuss the spatial interdependence of farms and the related overlaps of the predator–prey phenomenon with the phenomena of farms' path dependency and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change. We conclude that along with farmers' strategies and their abili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neighbours and the distances between neighbouring farms also determine who is ‘predator’ and who is ‘prey’.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以山西省为例,探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对加快山西省农业全要素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限制因子识别模型,从山西省市两级分别分析2010—2020年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因子,探究其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结果 (1)研究期间全省层面农业REE系统处于较低至中等水平,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增加。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有所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资源利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2010—2012年轻度失调,2013—2016年进入濒临失调阶段,2017—2020年提升为勉强协调。(2)区域层面,以太原市发展水平最高,并向轻度协调发展过渡;阳泉市和运城市表现为最低水平;其他地区为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以太原市、大同市增速稳定,忻州市、临汾市和吕梁市3市发展波动性较大。耦合协调等级: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3市为勉强协调型;晋城市、晋中市2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他6市均为轻度失调型。(3)障碍因子识别包含13个主要指标。结论 山西省农业REE系统整体水平为较低到中等,耦合度高,耦合协调度相对低,协调等级逐年优化,表现为有序发展趋势。近年来山西省农业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约束作用开始突显,尤其表现在产业结构、水资源、耕地资源、环境污染和治理等方面,区域尤以晋西南地区的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为重,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改善等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借助增长周期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创新申请授权量和受理量作为指标,对珠三角地区九个城市近十年来的地区间创新差异及创新活动的位序规模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计算比较和回归分析发现,增长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和潜在的内生增长因素对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文章对一国经济发展滞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进行梳理归纳,认为其成因主要可分为生产率下滑假说、增长转型失败假说及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假说。在理论假设基础上,对部分成功跨越与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发现在生产率差异、收入分配差距差异、产业结构转型差异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等维度,两类国家均呈现出明显不同。文章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人均国民收入超4000美元的中高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也面临成本上升、收入分配差距恶化及转型困难等增长减速风险,并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We explore the nexus between poverty,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onesia between 2002 and 2012, using several pro-poor growth concepts and indices to determine whether growth in this period benefited the poor. Our regression-based decompositions of poverty into growth and redistribution components suggest that around 40% of inequality in total household expenditure in Indonesia was due to variations in expenditure by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persisted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factors. We find that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period benefited households at the top of the expenditure distribution, and that a ‘trickle down’ effect saw the poor receive proportionately fewer benefits than the non-poor. If reducing poverty is one of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s principal objectives, then policies designed to spur growth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growth on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