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95篇
工业经济   43篇
计划管理   141篇
经济学   311篇
综合类   52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0篇
贸易经济   236篇
农业经济   50篇
经济概况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新技术革命与下层制度对上层制度创新的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被分成若干层次,不同层次的制度受技术的影响程度不一致,最接近于技术的制度形式将最先受到影响,而上层制度不直接受技术革命的影响,因而技术的变化将通过下层制度创新对上层制度创新产生冲击,由此产生的认知危机会经由不同行动团体竞争性决策而逐渐演化,最终形成新的制度均衡,使得上层制度发生变革,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机理的一个现代表述。  相似文献   
922.
制度变迁根源于人们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双层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之间权力博弈的动态机理。研究表明,利益主体在博弈中掌控权力的大小,决定他们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制度变迁会朝着有利于权力占优势的利益主体所追求的方向变革;制度也将随着博弈中各利益主体拥有权力资源的相对比例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923.
钱金保 《南方经济》2020,39(4):53-61
文章尝试从国家能力视角分析东亚开放模式何以成功,以及中国开放的独特之处。基本史实梳理显示,东亚开放模式的本质特征是渐进开放和有序开放;在此基础上尝试解释东亚模式何以成功,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对外开放,渐进、有序是其固有特征,即使成功发挥"后发优势"压缩追赶进程也需要遵循一定规律,能否发现并遵循规律则反映了国家能力差异。中国在借鉴东亚渐进、有序成功开放经验的同时,亦从"双转型"后发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两个方面拓展了后发开放理论:一是按照"试验-推广"路径扩大开放是大国的可行选择;二是对于双转型经济体需要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最后探讨国家能力在中国开放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924.
Helen Irvine   《Accounting Forum》2008,32(2):125-142
Almost 100 countries have agreed to adopt or work towards converge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Applying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framework at a nation state level, and using publicly available data about the emerging economy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UAE) as a case, this paper identifies some of the global coercive, normative and mimetic pressures which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widespread adoption. The challenge for emerging economies such as that of the UAE is whether the reality of IFRS implementation can match the image of IFRS adoption.  相似文献   
925.
阐述了重组改制后,企业计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指出要做好计量管理工作,必须领导重视,转变观念;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过程控制;进行必要的投入;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完善计量检测系统,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计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26.
吴小立 《特区经济》2007,(7):113-114
通过构建"资源特性——产权结构——行为特征——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海南农垦的农业组织制度,揭示海南农业组织制度的资源特性、产权结构及其效率的决定。  相似文献   
927.
朱春梅 《特区经济》2007,(8):297-298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广受关注的难题,其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区域经济发展是"入城"的物质基础,思想意识是"入城"的灵魂,教育是"入城"的关键,制度安排是"入城"的保证。  相似文献   
928.
Economists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Austrian-school tradition have formulated a subjectivist theory of mineral resources. While von Mises (1940) presented a rudimentary theory, institutionalist Zimmermann (1933 and after) provided an in-depth mind-centered approach distinct from the objective, neoclassical theory for minerals developed by Jevons (1865, 1866), Gray (1913), and Hotelling (1931). A full-fledged Austrian theory identifies the fixity/depletionism view of minerals as incompatible with entrepreneurship. Mineral resourceship, praxeologically akin to manufacturing, or the making of capital goods, demot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pletable and nondepletable resources for the sciences of human action. Instead of nonreproducibility, the interplay of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becomes the locus of mineral-resource theory, given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deposits. An Austrian-institutional theory is more robust for explaining changes in mineral-resource scarcity than neoclassical depletionism, and offers a wide research agenda for current debates over resource production, usage, and future availability.
Robert L. Bradley Jr.Email:
  相似文献   
929.
霍远  陶圆 《技术经济》2022,41(5):122-133
深化供给侧改革对促进供给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企业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规模。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业信用融资促进作用更显著。使用替换变量、倾向得分匹配法、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滞后一期及工具变量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专注型机构投资者仅对研发强度大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具有促进效用;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化进程弱、融资约束高的企业发挥更好的治理作用。本文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黑箱,同时建议资本市场发展持股稳定、持股比例高的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提高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促进供给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30.
基于2006-2015年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监督、容错和促进知识溢出3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显著提高了公司创新产出;在影响渠道方面,机构投资者主要作为公司治理监督者和区域知识溢出的传播者,促进投资公司创新产出;机构投资者尽管没有通过降低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为管理层可能遭遇的创新失败提供风险保护,但显著提高了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可能性。采用中证800指数成份股调整进行机构持股外生冲击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该研究为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创新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