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视角,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及二十国集团其他国家1990-2006年的人文发展效应分解为碳排放效应、技术效应以及服务效应,以测度各自对总效应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人文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缘于碳排放量的增加,2000-2006年碳排放效应呈现放大趋势,而技术效应与服务效应则逐渐减少.提出了相对减排及提高技术效应和服务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李忠民  于庆岩 《西部金融》2014,(4):16-19,27
本文基于LMDI模型,首次将信贷与M2引入并作为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结果表明:货币深化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信贷规模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总体呈现正的促进作用。笔者建议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发展绿色信贷,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贯彻社会保障制度,促进金融自由化等政策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43.
文章以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为时点分界线,针对湖南省和湖北省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碳排放量应用LMDI分解和SDA分解方法,综合分析湘鄂两省碳排放历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型社会建设后,湖南比湖北具有更突出的减排效率,但整体而言湖北碳排放相对稳定;来源端方面,两型社会战略实施后,两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来自非化石燃料;生产端方面,两省碳排放路径较为类似,主要区别体现在能源效率上;需求端方面,诱发碳排放变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中间投入结构,特别是最终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44.
临沂市化肥施用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化肥施用强度仍未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基于临沂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临沂市未来化肥施用强度趋势,评价临沂市化肥施用情况,计算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所需年限;采用弹性脱钩模型分析临沂市化肥施用与农业增长关系变化;运用LMDI分解模型将临沂市化肥施用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市场效应、效率效应,计算出各效应的贡献值,从而提出临沂市化肥减量驱动机制,为临沂市化肥减量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临沂市化肥施用强度到2027年达到国家标准,到2030年达到国际标准;临沂市弹性脱钩系数近10年除2016—2018年为扩张性联结外,其他年均已达到绝对脱钩,且各县区大部分已绝对脱钩,说明临沂市及其各县区近年来的农业产值与化肥施用量变化关系较小。对临沂市化肥减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市场效应(负效应)和效率效应(正效应),而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对临沂市化肥减量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应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提高化肥效率、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户施肥培训、改善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45.
利用"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方法,分析1995-2012年我国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复钩"的变化轨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指数(LMDI)分解法对交通业经济增长中的碳排放复钩效应进行驱动因子分解,探究我国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响应关系及其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整体上的脱钩效应不强,"弱脱钩"和"扩张性复钩"是二者响应关系的主要特征;在驱动交通业碳排放复钩的因子中,交通业发展规模的效应最大,其作用远大于技术提高带来的交通业节能及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46.
我国不同区域在新阶段粮食连增中的贡献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将我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贡献、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的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四种,试图探讨各因素对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及时空差异化原因。[方法]利用第二次国土资源普查数据对耕地面积进行调整,采用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粮食生产总量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并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贡献因素的时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粮食三大功能产区粮食生产变化量出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粮食生产分布向主产区集中,其对全国粮食连增的贡献率达到88%。在影响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中,粮食单产因素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三大粮食产区尤其是主销区粮食生产的主要贡献因素,播种面积因素(包括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为40%。[结论]新阶段我国粮食连增主要由粮食主产区引领,粮食单产贡献是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47.
为把握城乡居民各种口径碳排放的变动趋势,借鉴IPCC推荐方法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别测算2005—2017年陕西省居民家庭各种口径的碳排放量,发现陕西城镇家庭各口径碳排放量均高于农村家庭;为分析引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总量变动的深层原因,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LMDI)模型,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户数效应、家庭规模效应、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家庭消费率、家庭消费结构等表征家庭异质性的变量对城乡家庭直接及间接碳排放总量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驱动或负向驱动效应,并根据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控制家庭碳排放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基于LMDI模型的CO2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Kaya及其扩展模型将CO2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7个方面。根据1995~2009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数据,利用LMDI模型分解计算出7个因素的CO2排放量和贡献值。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江苏省CO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对CO2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起到负向驱动作用,人均产出和产业能源强度分别是影响CO2排放的正向和负向主导因素。降低CO2排放量,需要通过提高产业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促进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49.
从技术角度选取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和技术交叉融合强度4个驱动因素,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对技术融合度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以工程领域BIM技术为实证对象,得到如下结论:技术广度对于技术融合度的驱动程度最大;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3项为正向驱动,而技术融合交叉强度为双向驱动;在驱动因素作用下,BIM专利在2012年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专利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该研究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Tourism is a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constituting one of the main sectors in economic terms. European countries traditional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overall international tourism flow. However, while tourism has a noticeable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contributes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by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refore emiss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tel and Restaurant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tourism growth in 9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2004–2012, for which there is a sufficient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based on log-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LMDI I) is conducted to examin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n this sector and their components. Five decomposition factors are considered: energy intensity (EI), physical capital intensity (KI),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relationship (KL), human capital intensity (LI) and the tourism factor (T). Results show the evolu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related to this sector, identifying the driving forces that have influenced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