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84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信誉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考察中小企业的违约信用成本、群体特点、经营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信誉博弈分析框架,讨论了银行如何通过设置信誉成本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贷款—还款博弈转化为联保贷款成员企业之间的信誉博弈来降低信用风险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信誉成本是开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制度基础;信誉成本主要体现为企业违约后丧失联保企业集团内部交易资格所引致的机会成本;银行的激励条件内生地决定了联保贷款的市场风险边界;银行在开展多元联保贷款时需要在拓展市场风险阈值和潜在信用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以确定最佳的联保贷款成员规模。  相似文献   
42.
提升货币政策效果是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改革中的重要任务,而如何正确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则是这一任务的前提条件。基于此,结合我国经济新变化,文章在经典的CC-LM模型中纳入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利率与实际产出的传导机制,并应用具有时变参数的TVP-SV-VAR模型进一步检验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一致得出:第一,从对实际产出的影响来看,中期借贷便利为代表的新型货币投放方式是有效的;第二,中期借贷便利仅能降低短期信贷利率,而长期将提升信贷利率;第三,中期借贷便利与LPR报价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升可强化货币政策有效性。此外,实证研究还表明,依靠中期借贷便利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会造成吉布逊谜团的现象,因此能否降低融资成本并不能作为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指标。籍此,文章对如何优化新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We test a new hypothesis that may help explain the procyclicality of bank lending. The institutional memory hypothesis is driven by deterioration in the ability of loan officers over the bank's lending cycle that results in an easing of credit standards.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using data from individual US banks over 1980–2000: over 200,000 bank-level observations on commercial loan growth, over 2,000,000 loan-level observations on interest rate premiums, and over 2000 bank-level observations on credit standards and loan spreads from bank management survey respons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y bank size class.  相似文献   
44.
邓伟  宋敏  刘敏 《金融研究》2021,497(11):60-78
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2009—2017年中国银行业数据,利用我国借贷便利工具创新这一准自然实验,以借贷便利工具的运用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合格担保品这一要求为切入点,考察了借贷便利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便利工具创设后,商业银行持有的合格担保品规模越大,其贷款利率越低,且这一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央行的借贷便利操作扩大了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规模和贷款投放规模,从而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也表明借贷便利工具可通过商业银行合格担保品渠道发挥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借贷便利操作规模、操作利率以及合格担保品范围的方式有效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进而发挥对社会融资成本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5.
银行竞争与银行业稳定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期有大量文献分别从竞争与银行风险转嫁激励,竞争与银行授信行为, 以及竞争与银行危机传染等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银行竞争与银行业稳定之间是否存在权衡关系。虽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未就此达成一致的看法,但某些观点对于制定银行管制政策却给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邹新月  刘明禹 《南方经济》2014,32(32):18-34
现有贷款定价理论一般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高定价以实现当期收益最大化,却对中小企业后续业务价值缺乏考虑。本文认为后续业务价值可以用期权收益表示,进而利用期权定价方法构建了同时考虑当期收益和期权收益的贷款定价模型,并以广东省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年中小企业贷款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应用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没有综合考虑中小企业贷款后期权风险与价值的合理匹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利率水平偏高,而长期贷款又过度集中于传统行业并有定价偏低迹象。总体而言,商业银行高估了中小企业短期贷款风险制定了较高贷款利率,这可能超过了中小企业融资负担承受能力,并进一步阻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与商业银行后续业务拓展。  相似文献   
47.
随着中小企业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民间借贷渐渐盛行。民间借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正规金融体系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也存在许多潜在的危机。本文主要从民间借贷的成因、风险分析和防范风险的建议三个方面对民间借贷进行分析,并提出民间借贷应与正规金融逐步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P2P信贷即网络信贷,具有小额、无担保、快捷、网络化的特点,又被称作"草根"金融模式。P2P信贷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近几年我国也相继诞生了上千家P2P信贷平台。通过对P2P信贷模式的运营模式、自身优点和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解决P2P信贷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邓东升  陈钊 《财贸经济》2019,40(2):101-113
本文首次利用575家P2P网贷平台的运营数据,检验投资者对网贷产品是否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于特定平台的个体风险,还是对于行业的整体市场风险,投资者的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风险意识:一方面,提高利率、缩短期限的确能吸纳更多的投资,但是对于潜在的问题平台,吸纳投资的效果明显更差,平台过高的利率甚至会使投资者减少投资;另一方面,当市场上有更多的网贷平台成为问题平台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会表现得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50.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根据本国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在《联邦储备法令》的授权下,创设了包括定期标售工具、定期证券借贷工具、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在内的7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旨在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及恢复金融市场功能。该文详细介绍这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规则及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