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85篇 |
计划管理 | 18篇 |
经济学 | 21篇 |
综合类 | 5篇 |
贸易经济 | 10篇 |
经济概况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银行贷款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对中小企业保理融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获取中小企业贷款决策信息的角度,相对于大银行而言,小银行具有在关系型贷款和市场交易型贷款上的动态比较优势。保理等新型交易型贷款技术在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加以开发与推介。商业银行应加强市场交易型贷款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并通过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52.
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信誉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考察中小企业的违约信用成本、群体特点、经营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信誉博弈分析框架,讨论了银行如何通过设置信誉成本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贷款—还款博弈转化为联保贷款成员企业之间的信誉博弈来降低信用风险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信誉成本是开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制度基础;信誉成本主要体现为企业违约后丧失联保企业集团内部交易资格所引致的机会成本;银行的激励条件内生地决定了联保贷款的市场风险边界;银行在开展多元联保贷款时需要在拓展市场风险阈值和潜在信用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以确定最佳的联保贷款成员规模。 相似文献
53.
“套路贷”犯罪不仅侵犯被害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还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甚至成为其他暴力犯罪的诱因。同时,“套路贷”犯罪呈现多罪名叠加耦合,又兼具民间借贷的迷惑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组织分工的复杂性,给司法实践带来不少难题。文章以台州市为样本,系统分析“套路贷”刑事犯罪的特点、手段以及违法行为的四种表现形式,从主客观两方面查找难点、分析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4.
罗晨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37-38
围绕新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企业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阐述了借款费用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分析了新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差异及新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房地产企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现有贷款定价理论一般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高定价以实现当期收益最大化,却对中小企业后续业务价值缺乏考虑。本文认为后续业务价值可以用期权收益表示,进而利用期权定价方法构建了同时考虑当期收益和期权收益的贷款定价模型,并以广东省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年中小企业贷款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应用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没有综合考虑中小企业贷款后期权风险与价值的合理匹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利率水平偏高,而长期贷款又过度集中于传统行业并有定价偏低迹象。总体而言,商业银行高估了中小企业短期贷款风险制定了较高贷款利率,这可能超过了中小企业融资负担承受能力,并进一步阻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与商业银行后续业务拓展。 相似文献
56.
57.
58.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9.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尚没有研究从民间借贷角度探讨其作用和影响。本文基于P2P网贷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在民间借贷市场的有效性。利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285家P2P平台的日交易数据,本文分析期间六次货币政策调整对于P2P网贷成交量和平均利率的影响。为确保结论稳健,本文同时使用面板数据和断点回归设计两种计量方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一)货币政策在P2P市场的作用有限,六次积极的货币政策调整中,能够显著地影响P2P市场利率和成交量均不超过两次;(二)利率政策和准备金率政策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差异。上述结论在不同模型设定和参数选择下均稳健。针对上述现象,本文从信贷市场分割的角度探讨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0.
P2P网贷利率是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特征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在探究中国P2P网贷利率典型化事实和分析P2P网贷利率与传统金融市场利率之间波动溢出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单元和多元GARCH类模型对P2P网贷利率的典型特征以及与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网贷利率波动具有集聚性、风险累积效应,同时不具备杠杆效应,对利好、利空信息反应大体一致,这意味着网贷市场风险性强而市场参与者风险意识不强。第二,验证了Shibor的基准利率地位,其对网贷利率、中债国债利率都有波动溢出效应,中债国债利率对网贷利率没有波动溢出效应。第三,网贷利率尚处于发展初期,对其他利率的影响作用有限,对Shibor和中债国债利率都没有波动溢出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系列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