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财政金融   381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68篇
经济学   232篇
综合类   22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86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作为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流通手段等职能的货币,其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催生的日元国际化,其波浪式前进引人深思;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面临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日元国际化的缘由、发展、效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启示深刻。  相似文献   
7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寻求本币国际化的进程。自由贸易区战略和人民币区域化之间有何关联?本文根据人民币的事实境外流通状况和发展趋势,选定CAFTA作为人民币区域化的辐射范围,分析人民币区域化的贸易总量和结构条件后认为:(一)人民币区域化的贸易总量条件已经具备,在贸易结构条件上则喜忧参半;(二)人民币区域化必须具备相应的贸易结算基础,否则人民币区域化将无法得到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三)自由贸易区内区域性贸易逆差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有一定作用。最后提出运用自贸区战略的巧实力助推人民币区域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决定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 ,预测我国“入世”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 :在过渡期内稳中有升 ;过渡期后有所下降 ,但下降的幅度及稳定性取决于我国“入世”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4.
庄希勤 《特区经济》2006,(9):170-172
经济全球化时代,两国汇率的形成是两国间博弈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从博弈论角度考察,两国在汇率问题上的重复博弈能够达到一个子博弈完美那什均衡。本文对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的波动运用了博弈理论分析了双方的得益和支付,并提出了中方在汇率问题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At the outset of the 1997 financial crisis, the quest to find a more suitable exchange-rate policy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acing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 One of the key policies agreed under Thailand’s August 1997 Letter of Intent (LOI) with the IMF was the adoption of a more flexible exchange-rate policy. However, the country re-adopted its pre-1997 crisis rigid exchange-rate policy in early 1999. To grasp this “fixing for your life” phenomenon, we test the impact of the exchange-rate volatilities of Thailand’s baht against the yen and the US dollar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untry’s bilateral trades with the two key partners.  相似文献   
76.
最近一段时期,人民币遭遇升值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我们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人民币是否存在如美日等国所强调的“币值低估”问题。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检验分析来说明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与长期以来贸易顺差的实现,并不是由人民币币值低估所致。因此,我国政府应当采取以汇率政策为主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辅助的多种策略搭配,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  相似文献   
77.
结合对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发展路径及对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所存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市场对四类跨市场融合性人民币产品存在强烈需求,其中,跨资本和期货市场、跨货币和资本市场两类融合性产品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跨货币和外;12市场融合性产品次之,跨货币和期货市场融合性产品的发展则尚有待于一些条件的成熟。国内商业银行参与跨市场融合性产品创新时应遵循审慎经营原则,近期以跨货币与外汇市场融合性人民币产品为主,长期以跨货币与期货市场融合性人民币产品为目标。从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的迫切程度来看,中小银行可能会成为跨货币与资本市场融合性人民币产品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8.
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远大于汇改之前,由此给企业形成的汇兑损益将会更加不稳定。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重点行业近几年汇兑损益的变化,并就汇兑损益对企业财务费用和利润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汇兑损益和企业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控制外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9.
《中国货币市场》2010,(11):56-66
2010年10月份,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及衍生品市场整体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是:各市场交易量同比均大幅增长;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明显回落,中长期利率普遍上涨;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及互换利率曲线整体上移;银行间国债指数出现回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双向波动特征明显,掉期价格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加大。  相似文献   
80.
文章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2008年12月12日中韩两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为起点,分析推动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所应当采取的策略。作者认为,中韩货币互换是东亚金融合作的深化,只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才格外引人注目,而且这次货币互换还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极大兴趣。作者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并借鉴国际上一国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和模式总结,探讨性地提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同时指出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仍然只能是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