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财政金融   381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68篇
经济学   232篇
综合类   22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86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汇率的决定与外汇市场供求、经常账户平衡、央行货币政策、相关资产价格、经济基本面、国民收入及国际收支账户等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从外汇市场拓展到本外币政策深层次协调,从涉外经济拓展到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主要货币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一国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应是既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促进经济的协调运行。印度与中国具有大致相同的有关汇率制度变革需求的现实背景,但是印度货币当局在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保持了卢比汇率的基本稳定,值得我们借鉴。目前,中国具有支撑人民币强势的坚实基础。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应该根据中国在全球金融经济链条中的民族利益而不是屈从于某些大国政治利益而确定。  相似文献   
993.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1997-2005年数据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邱冬阳 《经济研究》2006,41(5):31-40
本文回顾了中外购买力平价(PPP)的实证研究,选择了三变量模型,运用1997年1月至2005年7月间人民币汇率及中美两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和以往的实证研究相比,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采用近期PPI数据并得出结论,支持人民币PPP成立。(2)采取了非约束与约束的协整检验,得出一般条件下相对PPP成立,而作为特例的严格PPP不成立的差别化结论。(3)在PPP成立的基础上,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反映、方差分解技术等深入剖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994.
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与实际的表现出现的偏差是因为汇率反映的是两国间可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的比率及我国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高于发达国家的缘故.运用利率平价理论和汇率超调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与实际的表现的偏差是因为利率平价成立前提条件"均衡的市场利率、货币的完全可兑换"在我国尚未完全满足.根据国际收支说,中国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应该是人民币趋强的因素,但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带有鲜明的特色,其"双顺差"是极其不经济的,不能单简单地下结论现阶段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而且人民币目前根本不具备大幅升值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95.
评西方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经济平衡方法和扩展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是西方常用的衡量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方法。宏观经济平衡方法主要用来测算为达到对外收支均衡,实际汇率需要作出的变动,但该方法计算基本经常账户时需要作出取舍,且难以预期经济结构变化对一国对外收支状况的影响,具有扩大实际汇率的低估或高估等弊端。扩展的购买力平价方法直接通过单一等式测算均衡实际汇率,但应用该方法会夸大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程度。由于这些方法存在弊端,人民币均衡汇率难以确定,因此,西方指责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从而构成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补贴或倾销的论调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996.
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以后,人民币贬值的作用已发生了逆转,这是我国在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经历了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后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逆转,我国人民币稳定或升值的政策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经历了人民币由贬值到稳定或升值的过渡期后,人民币将迎来长期升值的趋势。由此,人民币稳定或升值就成为我国长期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9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着众多缺陷,突出表现为汇率形成机制扭曲、汇率缺乏灵活性、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较高的维持成本。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彰明较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998.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它一般要经历贸易结算功能的国际化、金融交易职能的国际化和价值储备职能的国际化三个阶段。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中国出口贸易规模占全球比重、对外投资额所占全球的比重、金融市场的发达与开放度才及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中国对外投资的深入推进,同时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能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对外投资的视角看,为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应该在对外投资区域、投资产业及投资方式作出重大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999.
人民币在边境贸易、跨境贸易和货币互换等方面已见成效。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变迁,人民币应当从便利贸易投资的结算工具发展到多方位的国际使用。可以借助国际金融市场使人民币成为重要的投资品种和金融工具。应探索成立境外人民币结算中心,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而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有助于推进上海金融市场的开放,有助于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参与者国际化程度及化解金融风险。因此,应加快推进人民币“走出去”,为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2月份,银行间货币、外汇、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平稳运行,主要特点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先扬后抑,短端Shibor各期限品种涨跌不一,中长端Shibor普遍上扬;银行间国债指数继续上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月末相比升值0.001%,掉期价格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