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1篇
  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235篇
工业经济   28篇
计划管理   324篇
经济学   716篇
综合类   107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201篇
农业经济   80篇
经济概况   3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北京城市办公业发展与城市变化阶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办公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城市变化中经历了4个阶段:(1)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办公业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外商驻京机构很少;而国内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行业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因而,该时期无真正意义上的办公业。(2)现代化城市——办公业起步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向现代化城市迈进,商务管理职能为主体的办公业开始萌芽,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兴起。(3)国际化大都市——办公业起飞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早期,北京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靠近,相对形成了几个办公区域,如CBD商务办公区域、中关村高科技办公区域、复兴门金融办公区域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4)现代化国际城市-办公业飞速发展期。2008年奥运申办成功后,北京城市发展又处于一个转型期,以公司办公为核心的办公业空间集聚使北京城市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2.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3.
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机制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内外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型、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机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与经验、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标志4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梳理与总结,认为在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的时机、度、势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理论化和强化。  相似文献   
134.
从单一到多元 从制造到服务——鲁尔转型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曾经的世界城市,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从煤炭及钢铁制造中心转变为以传统工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综合经济区。在转型过程中鲁尔区先后采用了再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自身基础,采取了合理选择新的主导产业、体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虽然鲁尔区在政府和体制环境等方面与中国的城市存在着许多差异,但其转型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对区域协调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比分析,本文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是对区域协调和区域发展的综合分析,其定量评价应该采用区域协调发展度。因此本文在欧氏距离协调度模型基础上,引入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改进了距离协调度模型,同时采用最优分段聚类法,构建了欧氏距离协调发展度聚类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6.
北京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增强整体竞争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前,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在产业、科技、房地产、旅游、生态环境和交通等领域合作,但在合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鉴于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比较优势资源和发展需求,应从经济--生态合作机制、总部经济、旅游、转化基地和农业等途径深化合作,建立区域...  相似文献   
137.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圈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城市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空间连接、区域形象、市场拓展和制度保障等整合与协作,促进整个地区城市旅游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8.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增长差异分析框架,将各地区劳均产出差距分解为劳均资本差异、经济规模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三个部分。利用改革时期的省级数据,本文发现尽管要素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地区劳均产出差异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将成为今后中国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且,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绝对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短期内地区差距不会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对地区发展进行调节,尤其要促进地区间技术扩散,使各地区更好地分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9.
现代服务业集聚是伴随着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文章以“现代服务业集聚”这一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涉及的14个服务行业的相关数据作为统计范围,利用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对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指数进行测算,分析中国现代服务业及内部行业的集聚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与行业内企业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与制造业集聚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至此生产型服务业集聚水平高于消费型服务业;中国现代服务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资源禀赋对服务业集聚影响较大;伴随着服务业集聚的发展,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开始显现,部分服务业呈现出地理集聚分散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0.
产业转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产业转移路径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发生行为。将现有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拓展到两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并运用产业转移势差模型,基于经济、产业、成本、交易成本和技术5个方面势差,建立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对两类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路径进行探讨。得出研究结论:①基于势差理论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是对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扩展,将产业转移的“一对一”模式扩展至“一对多”模式,能更好地解释区域间产业转移发生路径;②以广东(发达类型区)对江西、湖南和安徽(欠发达类型区)三地的产业转移为例,广东至湖南的转移势差最小,相对于江西和安徽更不具有转移优势,通过对各子指标的调控,可以改变其转移势差,以达到改变其转移路径选择的结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