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1067篇
工业经济   59篇
计划管理   445篇
经济学   501篇
综合类   189篇
运输经济   13篇
旅游经济   20篇
贸易经济   230篇
农业经济   54篇
经济概况   2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5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mpirical relation betwee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turnover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Korea using a sample of 403 CEO turnovers and 806 non‐turnover control firms during the period 2001–2010. We classify CEO turnovers into four types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departure of the outgoing CEO is peaceful or forced and whether the incoming CEO is promoted from within or recruited from outside the firm. We measure earnings management by both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real activities management. We also control for the endogeneity of CEO turnover and a potential selection bias using 2SLS and Heckman's two‐stage approach. After controlling for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we find upward earnings management by the departing CEO only when the departure is forced and the new CEO is an insider. In this case, the new CEO also engages in downward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both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real activities management. We also find some evidence that the new CEO recruited from outside the firm manages discretionary accruals upward following the peaceful departure of his predecessor. In all other types of CEO turnover, we do not find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earnings management by either CEO.  相似文献   
952.
获得科学和工程(SE)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才,历来是国际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基于多方面统计数据,对获得美国SE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滞留及回流中国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介绍和分析,得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全球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在总体上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国SE博士学位获得者滞留美国的比例有所下降,呈现出不同于日本、韩国、巴西等其他国家的情形。建议我国在制定下一阶段人才吸引政策时,着重关注尚处于职业发展初期的、年轻且仍然滞留海外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相似文献   
953.
朱磊 《亚太经济》2007,(6):94-98,81
如何通过相关政策控制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台湾股票市场曾经出现举世罕见的资产价格泡沫,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本文深入分析台湾股市发展史上三次资产价格泡沫的成因与影响,归纳台湾当局应对股市泡沫的政策及效果,总结台湾当局干预股市泡沫时应有的立场、强度及策略。  相似文献   
954.
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中极富争议性的一个话题,而股票价格是否能反映国民经济状况,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择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以及进出口额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协整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得出:中国股票价格指数和宏观经济增长指标相关性不强,股票价格指数在我国尚未起到"晴雨表"作用。  相似文献   
955.
以2009年恢复新股发行至2012年IPO新规出台为节点,基于曼一惠特尼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新规出台前后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IPO抑价率进行了计算与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在2009至2012年新规出台前,主板与中小板、主板与创业板的IPO抑价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小板与创业板之间IPO抑价率不存在显著差异;2012年新规出台后三个市场之间的IPO抑价率差异性不显著。2012年IPO新规出台前后,主板自身的IPO抑价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IPO抑价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6.
黄素心 《技术经济》2011,30(7):98-102
为验证潜在概率违法所得法(即PPD法)在认定股市内幕交易违法所得方面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效果,运用该方法对我国沪深两市发生内幕交易的个案进行了违法所得额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PD法的实证效果欠佳,无法发挥其优势,目前应继续采用实际收益法和潜在确定性违法所得法对上市公司的违法所得进行认定,同时建议补充制定"实际减损"标准。  相似文献   
957.
范如国  李星 《技术经济》2011,30(2):81-87
利用重庆云阳县529户移民户的调查数据,对三峡库区移民户的人力资本因素与其家庭劳动报酬收入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移民户的各人力资本因素(包括劳动力文化程度、技能状况、健康状况、就业培训状况、劳动工作持续时间)与其家庭年均劳动报酬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家庭年均劳动报酬收入的增加会促使移民户家庭加大对子女教育的年投入和劳动力医疗年支出。  相似文献   
958.
上市公司综合能力指标判别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所有200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按照总市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排名,得到前100名和后100名的上市公司,然后随机地抽取100名上市公司。用向前逐步筛选法在13个综合能力指标中选取了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比率四个变量。建立了以后100名上市公司、前100名的上市公司和随机地抽取的100名为分类因变量。这四个变量为自变量的上市公司的两个标准化系数和两个非标转化系数的判别分类函数以及Fisher判别函数,原始回代法验证了判别函数对上市公司的分类准确率达到58.85%,交互印证法验证了判别函数对上市公司的分类准确率达到57.2%。  相似文献   
959.
针对王励勤接发球技战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智琪 《价值工程》2011,30(3):161-161
王励勤作为一名乒乓球老将,在中国乒坛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仍能跻身世界前列,与其超一流的技战术水平,顽强的斗志及良好的体能与身体素质是不可分割的。但王励勤在比赛中属于慢热型选手,现代乒乓球技术打法正沿着"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全台无死角"的趋势发展。针对王励勤个人特点对其接发球技战术特点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60.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一直受到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关注.本文以沪深两市2002~2009年的8765个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检验我国证券监管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针对我国股票市场所颁布的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分别使用盈余分布法和GLS回归两种方法分析政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了逃避政策的处罚或者为了满足政策的要求而进行盈余管理.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颁布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但是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管措施和综合的评价体系,可能会诱导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