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5篇 |
工业经济 | 21篇 |
计划管理 | 48篇 |
经济学 | 173篇 |
综合类 | 31篇 |
运输经济 | 4篇 |
旅游经济 | 3篇 |
贸易经济 | 38篇 |
农业经济 | 94篇 |
经济概况 | 3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新疆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进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疆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而应大力推进。但当前新疆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可通过加快研究和制定旅游服务贸易政策,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行业素质来提升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3.
论新疆特色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商品的销售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与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挖掘地方和民族文化内涵,加强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将有利于新疆旅游商品产业链的深化与延伸,对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多元化需求,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培育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物流中心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对新疆物流中心的布局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一视角下影响新疆物流中心布局的贸易发展、口岸分布、产业布局、主体功能区建设及资源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将乌鲁木齐确定为综合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奎屯、克拉玛依、喀什确定为大型物流中心,哈密、伊宁、库尔勒、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确定为特定功能型物流中心,并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建设,最后形成新疆完整的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45.
文章立足于新疆和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实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剖析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转变观念、增加经费投入、健全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培训模式等方面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以提升其教育培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6.
我国新疆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中的俄、哈、吉、塔4国接壤,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构建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新疆)与各经济体的经济合作机制,对于实现新疆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该合作机制构建面临的现实困难,进而尝试构建了适合中国(新疆)和各经济体实现共同发展的经济合作机制,并提出了相应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7.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规模扩大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利用1980年-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规模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规模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8.
农村劳动力“反梯度”流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从流向看,它有悖于劳动力由乡一城、由落后地区一发达地区流动的规律。文章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新疆采棉工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研究分析采棉工理性的流动决策行为以及基本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新疆30个县(市)1550户农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2009年以来,随着中央和自治区继续加大对新疆农村的各项投入和惠农富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户投资热情高涨,农民生产性和生活性的固定资产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0.
探究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贫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种原因,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滞后,贫困人口分布众多,而且贫困程度深,治理难度较大,给新疆乃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关系到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意义重大。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贫困的成因,既有区域发展的客观条件造成,也有人文因素的影响。在反贫困的对策方面:一是要注重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群众汉语言能力;二是制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三是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组织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在地区间的合理有序流动,走劳务输出脱贫的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