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55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60篇
经济学   130篇
综合类   77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41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营改增”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对现有税收分权模式的影响。“营增比”指标与实际GDP增长率负相关,表明“营改增”所引起的税收收入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营改增”的减税效应也会对市场主体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同时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深远。“营改增”所涉及到的税权问题,短期内,可通过调整、完善中央与地方间的收入分配方案予以缓解;从长远来看,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462.
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事权常作非正式调整,财力也常发生非正式转移配置。从总体来说,事权下移,财权有所上收,而财力则作不规则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基层县乡政府的财政困局。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项贯彻国家政策意图、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财政平衡制度,在我国由于其法律规制的程度过低,其实效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循序渐进,实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63.
文章构建了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相关年份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对西部地区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教育层次的升高抑制作用减弱;西部大开发战略、两次分税制改革及其它经济因素对教育支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实行一定程度的财政集权更加有利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64.
在地方居民的公共物品偏好方面,中央政府不如地方政府的信息充分,所以有必要实行财政分权,由地方政府提供地方公共物品,但为了加强公共物品提供的效率与公平,中央需要对地方实行转移支付制度.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不同类型政府的转移支付水平和地方公共物品提供水平都无法达到最优,因此需要一些制度建设,弥补信息差距.  相似文献   
465.
基于1998~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矩(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性,财政分权、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成正相关性.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分权的双门槛效应,当财政分权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财政分权高于一定水平时,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66.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预算软约束问题普遍存在。财政分权在通过地区竞争逐步缓解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问题的同时,却使政府预算软约束愈演愈烈。解决的办法在于规范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46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national levels of corrup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wo factors in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the presence of local election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national part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primarily on the rol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corruption and have mostly ignored the institutions of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Using new data in a series of expansive models across multiple countries and years, we find that corruption will be lower when local governments are more accountable to and more transparent toward their constituents. This beneficial arrangement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when local elections are combined with nonintegrated political parties, meaning that party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are decentralized from national control. Such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maximizes local accountability by putting the decision to nominate and elect local leaders in the hands of those best in a position to evaluate their honesty—local electors.  相似文献   
468.
Traditional fiscal federalism theory holds that decentralization may improve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However, the social welfare field with strong externalities may face different incentives and behavioural logics. This paper provides novel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pollution. In this paper, we focussed on China's widely spread decentralization reform, which substantially expand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management autonomy of county governments. Using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ethod and a panel dataset from 1998 to 2007, we found that the reform would compel affected counties to loos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dopt financial and fiscal policies that would actually support heavy-pollution industries' rapid economic growth. Overall, the reform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ocal pollution, thus worsening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reover, cost-benefi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reforms generated net gains in social welfare, but the substantial environmental costs can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469.
基于2007年全国21省1620个县(市)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状况,利用制度供求模式分析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受阻的原因,结果显示:从供给层面看,下辖县(市)个数和电子政务水平对省直管县改革有显著影响,而省级财力与市场化程度等变量的影响不显著;从需求层面看,粮棉生产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自给能力差的县(市)进行试点改革的可能性较大,这体现了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宪法秩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70.
以上海、武汉、成都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典型大城市,基于2000-2019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数据,运用GIS空间计量方法,对比分析处于不同板块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人口分散化现象的共性与差异。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三个大城市均出现了人口由中心向外围分散的现象;(2)其间存在着发生时间和演进程度的差异;(3)进入分散化阶段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海、武汉、成都三市的人均GDP分别为2000美元、2360美元和4300美元;(4)到2019年,东部的上海大致到达了“逆城市化”阶段,西部的成都刚进入“郊区化”阶段。由此推断,以一些较高发展水平的大城市地区为前导,城镇化正在进入一部分地区的人口由外围向中心流动和由中心向外围流动的双向流动阶段。因此,应审时度势地调整引导人口流向的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