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7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116篇
工业经济   78篇
计划管理   721篇
经济学   658篇
综合类   596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49篇
贸易经济   293篇
农业经济   92篇
经济概况   46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进行岗位设置应结合实际,按需设岗,总量控制;制订科学合理的岗位任职条件;做好科学评审及聘后考核工作;统筹兼顾各学科共同发展;积极实施和规范合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解和比较,对云南第三产业就业进行实证分析,较充分论证了云南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并指出了就业有效增长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选择.研究表明:(1)近10年,云南一、二、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分别为27.8%、2.2%、69.9%,新增就业岗位的69.9%由第三产业提供,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就达1.56万个,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2)云南第三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将是云南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主要行业,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则很难有较大吸纳就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德国大学自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洪堡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提高教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吸引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学者。德国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师聘任制和严格的教授晋升制度,保证了教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和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GMM法研究技能劳动力供给、国内外技术进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技能人才的相对供给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显著为负,国内研发投入和出口会使中国技能溢价逆转,而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会增加技能溢价,考虑交叉关系之后,各变量的影响符号基本一致,但系数变小;将高技术企业分为外资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各个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与前面一致,内资企业各变量的影响方向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企业各个变量的影响大小差异与变量本身规模有关;运用脉冲响应图发现贸易开放会引起开放程度较高区域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技术“追赶”,提高其技能溢价。  相似文献   
15.
奥肯定律表明与正常的(或潜在的或趋势的)增长率相比,高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降低,低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作为一种经验规律,奥肯定律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本文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模型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不存在典型的奥肯规律.由于我国公开的失业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失业率,为此用就业量代替失业率,建立扩大的奥肯模型,分别对我国第一、二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估计.实证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和物价上涨均为正相关;而我国农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9—2014年山东省17地市小额贷款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民创业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检验小额信贷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由于小额信贷规模仍相对较小,因此其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程度仍相对较低。同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农民创业在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所以,为了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以及加大对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年正深陷就业困境与创业困境之中,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社会经济原因又有学校教育原因,要解决青年发展的难题,就要开发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在现代社会,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成败。因此,这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教育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关华  何军  李金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5-3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制度因素、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推动工作,加快城镇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务输出服务体制等,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改革进程的纵深化发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依赖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河北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建立二者良好的联动机制对河北省至关重要。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恒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来测算河北省技术进步指数;构造最优雇佣函数来测算出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具有微弱的挤出效应,运用就业结构模型测算出技术进步使得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上升,尤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随着技术进步升幅较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地级市数据合并,探索了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基准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在打工所在城市有住房的农民工,其就业稳定性更高。其次,通过对可能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观察发现:住房产权通过房奴效应和锁定效应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房价上涨会提升有房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最后,根据住房类型、就业身份和代际差异进行的异质性探讨发现:自有住房产权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最高,租住政府公租房和单位住房者的就业稳定性高于租住私人住房者,而居住临时住所者的就业稳定性最低;住房产权对雇主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大于雇员型农民工,对中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大于新生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