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311篇
工业经济   31篇
计划管理   139篇
经济学   621篇
综合类   366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79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2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企业所得税分享改革构建强度倍差模型,使用1997—2012年全国地级市数据,检验了地方财政压力对于投资多样性的影响及相关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压力不利于投资多样性的提高;在财政压力下,地方容易形成偏向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倾向。然而,不同地区地方财政压力对投资结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在财政压力下更容易降低投资多样性;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应对财政压力时,更倾向于通过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做大税基、减轻财政压力。优化分税制结构、建立地方性税种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对于改变地方“房地产集中型”投资结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2.
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林业财政政策分两阶段进行评述。1978~1992年,我国的林业财政投入政策、林业税收政策、林业财务政策对促进林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推进了森工企业改革,推进了造林绿化,林业事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但也存在税收负担重、未形成有效投入体系、财务政策追逐目标不当等问题。1992年至今,积极的林业财政政策使我国生态建设体系明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点加强,林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但在面对林业急需发展的实际仍显投入不足,林业税收政策尚未达到应有的优惠程度,林业财务政策仍需改革等方面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43.
能源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常规化石能源储量限制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发展丰富、清洁的新能源极为迫切,但在现行市场机制下,能源产业的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均未得到有效体现,能源市场的发展存在着市场失灵,为此,可以通过附加税收政策内化常规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和优惠税收政策内化新能源的外部收益,以实现能源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明确农村公共产品由谁(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更具优势和更有效率。本文从阐述公共产品供给基本理论入手,揭示农村公共产品中地方政府的优势地位,认为政府职责划分不清和支出分配错位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重要症结之一,提出应重新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事权范围,明确与之相匹配的财力保障,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45.
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针对这些影响作出初步的判断和预测,提出科学的财政政策方向选择,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6.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VAR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国债发行规模本身、财政赤字.  相似文献   
147.
采用统计年鉴权威数据,运用统计与计量研究方法,对辽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管理绩效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辽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财政管理手段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调节低效,甚至存在负效应;辽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静态来源和动态趋势存在各自特征,其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与调控值得关注,经营性收入亟待重视。最后依据测度结论及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改善辽宁居民收入结构的政策取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8.
研究目的:本文将政府间竞争划分为财政竞争和引资竞争,比较两者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影响的大小,分析政府间竞争与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6年全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财政竞争和引资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财政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具有正向效应,提高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61%;引资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具有负向效应,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2.51%;政府间竞争总体上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0.90%。时间趋势表明,政府间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抑制作用呈现波动下降的状态。研究结论:政府间竞争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9.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相似文献   
150.
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成本和公共选择的结果影响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所以说制度创新是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