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55篇 |
免费 | 1076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975篇 |
工业经济 | 372篇 |
计划管理 | 1414篇 |
经济学 | 2086篇 |
综合类 | 1299篇 |
运输经济 | 85篇 |
旅游经济 | 104篇 |
贸易经济 | 776篇 |
农业经济 | 5843篇 |
经济概况 | 11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8篇 |
2024年 | 239篇 |
2023年 | 295篇 |
2022年 | 325篇 |
2021年 | 369篇 |
2020年 | 629篇 |
2019年 | 439篇 |
2018年 | 429篇 |
2017年 | 592篇 |
2016年 | 536篇 |
2015年 | 476篇 |
2014年 | 789篇 |
2013年 | 839篇 |
2012年 | 952篇 |
2011年 | 1050篇 |
2010年 | 890篇 |
2009年 | 773篇 |
2008年 | 708篇 |
2007年 | 775篇 |
2006年 | 764篇 |
2005年 | 585篇 |
2004年 | 479篇 |
2003年 | 338篇 |
2002年 | 224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定量分析和评价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并确定其空间分布,为煤炭城市集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以黑龙江省煤炭城市为例,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土地投入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生态效益为要素层,构建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取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2002—200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煤炭城市6年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上升趋势。土地投入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生态效益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利用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协调度的下降将成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一步增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2.
研究目的:借助埃奇沃斯盒状图阐述家庭农场退出的\"帕累托改进\"过程,深入分析家庭农场退出可能诱发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应对策略,为家庭农场的合理有序退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经济学交换的一般均衡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文献梳理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家庭农场退出时,会在家庭农场主、农户、债权人、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的其他成员等主体之间围绕土地合同违约、债务清偿次序、债务承担比例、资产处置等问题诱发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构建家庭农场的合理有序退出机制、盘活退出家庭农场的整体资产、维护退出家庭农场主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家庭农场退出所诱发的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应当依据法律政策、土地流转合同等科学合理地加以解决。对于家庭农场退出的资产采取整体转让、转租、托管经营等方式处理;明确家庭农场退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参照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家庭农场退出的债务偿还规则;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在家庭农场退出时的职能定位;通过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明晰家庭农场成员间的\"权责利\"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03.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模式转变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组织层面的制度激励关系。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4省的土地整治政策及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当土地整治项目\"控制权\"在地方政府而不是部门,\"晋升偏好\"由经济需求向民生需求转变,土地整治模式综合度较高,公共品供给激励较强。土地整治模式的转变由与公共产品供给激励相关的控制权分配和晋升偏好的变化驱动。研究结论:地方\"控制权\"分配和中央\"晋升偏好\"的双重转变对公共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以及有更高的自主性并利于解决资金限制。 相似文献
104.
研究目的:从经济增长贡献和人口用地公平出发,构建区(县)建设用地指标配置评价体系与方法,以南京市进行例证分析,为改进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提供思路与建议。研究方法:C-D生产函数、协调度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2006—2014年建设用地扩展对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低于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地区经济增长对土地总体依赖度持续降低;(2)不同区(县)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建设用地指标过度配置和配置不足现象并存,区际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率提升空间大;(3)从常住人口总量与建设用地总量来看,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公平性较高,但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变化率的关系显示建设用地指标地区间配置公平性需要提升。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所处发展阶段与主体功能定位,兼顾经济效率与地区公平;(2)应引进价格竞争和绩效竞争,提升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土地管理视角下的法定地役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证明法定地役权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并对其设定条件和适用范围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法定地役权存在的基础、基本功能、存在形态及其与相邻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1)法定地役权的存在有其客观必要性,难以用相邻权代替之;(2)用相邻权制度调整土地利用中的地役关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3)用法定地役权制度调整地役关系,更符合土地利用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结论:法定地役权应成为我国地役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地役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6.
107.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代理商的积极作用,重庆市垫江县劳务外包迅速兴起。垫江县的劳务外包通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企业外包业务,开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的新模式,开辟了一条发展县域经济,尤其是县域工业经济的新路。垫江县的劳务外包还处于业务外包的低级阶段,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劳务外包,另一方面应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升级,积极发展生产外包和物流外包。垫江县要对业务外包进行长期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业务外包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乡、镇、村级建立比较集中的、有固定场所的劳务加工点,并鼓励农民购买机器设备、建立微型家庭工厂,促进劳务外包的升级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励、扶持代理商,并加强对代理商、村长及农民的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31个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2)中国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对应性;(3)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区分为八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对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二元货币市场结构的扩展,重构我国的IS—LM模型,得出IS、LM曲线斜率均为负的假定;利用1990—2008年统计数据,对我国IS—LM曲线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我国LM曲线斜率为负的假定。我国LM曲线向左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要采取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或者直接调节利率的方式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而非通过债券市场调节货币供应;二是金融市场结构不是简单的货币、债券二元市场结构,还包括股市、楼市等;三是利率低市场化。研究表明,我国的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能增进产出水平。应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央行调控货币供应的工具体系,维护币值稳定,抑制楼市及股市投机现象,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10.
重庆市城市用地供需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从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两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状况。耕地在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供给数量有限;受重庆市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质量较差,表现在坡地多、平地少,冲沟多、地块小,难建地多、宜建地少,所以,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其次,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状况。从城市GDP的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提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未来需求趋势。结论是:重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相当有限,而需求量很大;随着未来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支持和保障的角度出发,文章就此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