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6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财政金融   428篇
工业经济   298篇
计划管理   1381篇
经济学   1394篇
综合类   1355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74篇
贸易经济   840篇
农业经济   634篇
经济概况   111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A widespread view in the ‘political budget cycles’ literature is that incumbent politicians seek to influence vot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competence and/or preferences by us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iscal budget as a signalling tool.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voters actually receive and perceive the signal in that way. To empirically assess the relevance of the signalling channel at the municipal level, we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2000 representative German citizens in 2018.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voters feel well-informed about the fiscal budget signal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it contains to decide whether to vote for the incumbent politician. Person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signal sent by local politicians live in smaller municipalitie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economic situation, are more educated, and do not feel that they are being electorally manipulated. Our analysis raises doubt about the relevance of budget composition as a signalling mechanism for voters at the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182.
为了提高工程监理工作积极性,基于Holmstrom-Milgrom模型,引入声誉效应,建立声誉效应和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动态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分析声誉效应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条件,并与未考虑声誉效应的委托代理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声誉效应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引入声誉激励机制能够增加业主的期望收益,并且能提高监理的努力水平。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模拟验证引入声誉效应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3.
准确地预估用户的点击率,并根据该概率对商品排序以供用户选择在推荐系统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推荐系统中常用的因子分解机等机器学习模型一般只考虑用户选择单个商品的概率,忽略了候选商品之间的相互影响,离散选择模型则考虑将商品候选集作为整体进行考虑。提出了使用深度学习模型来改进离散选择模型,模型使用相对特征层、注意力机制等网络结构帮助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不同商品间的特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离散选择模型的深度学习模型表现优于梯度提升决策树、因子分解机等模型。  相似文献   
18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的冲击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认知,需从理论上对经济衰退的原因和机制重新认识,特别是对疫情之下“非常态经济”及其与“常态经济”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疫情的冲击亦暴露出现有的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推动经济的转型,打造“灾害适应型经济”。本文基于辩证思想,从负面和正向两个方面来研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充分发掘新动能,利用新机会,推动中国经济向“灾害适应型经济”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5.
创意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之一,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对创意旅游中旅游者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旅游者视角出发,对西塘纽扣博物馆10名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以及北京凝蓝珐琅工作室部分APP游客评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提炼出18个初始范畴、6个主范畴、1个核心范畴,并据此构建旅游者行为意向模型。结果表明:游客在创意旅游过程中,通过与创意产品、创意空间以及创意人群的互动,满足个人基本需求、社会需求和知识需求,进而影响到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86.
本文首先通过语义内涵解读、现象考察和比较分析构建了穿越认知逻辑分析框架,然后从语义学视角应用发生学方法、心理距离理论,通过逻辑分析构建旅游时空穿越回环结构、旅游穿越过程结构机制模型,并对旅游穿越结构进行过程机制分析。研究结论认为:旅游的时空转换结构是一种穿越结构,旅游穿越表现出完整的时空穿越特征,具有人类穿越式对话的典型性;旅游结构的本质是时空穿越;旅游穿越就是通过物理时空转换建立心理距离,最终达成心灵对话之目标。因此,旅游运行的核心矛盾就是解决由物理空间转换带来的交通需要和由穿越式对话带来的旅游实景营造需要,从而实现心理时空穿越。本文通过对旅游结构本质的追问,将"穿越"这一日常化语言抽象为学术语言,形成旅游学内生性概念和范畴,为旅游体验活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解释话语,并为不同类型穿越结构、穿越感问题的研究拓展了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187.
冀俊伟 《价值工程》2014,(18):51-52
基于悬臂式掘进机回转机构的结构特点,对其液压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展开分析,并结合假设条件建立液压元件的基本方程,通过机理建模最后得到了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实现掘进机自动控制提供了实用的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8.
针对油田矿区服务质量监督制度、方法、措施存在的滞后状况,以现代化先进服务理念为指导,加大服务质量监督力度为对策,通过改进服务监督方法,转变服务作风,提高了矿区整体服务水平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9.
近些年,国内一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从国外引进不少先进设备,但当这些设备发生故障需要更换备件却不能得到满足时,给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文章应用设备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MFMEA)方法制定关键设备备件预警策略,有效降低关键设备停机风险及其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0.
Hazan (2009) perform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njecture that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mortality decline to cause longer years of schooling is that it also increases expected lifetime labor supply, and reaches controversial conclusions. We aim to examine the theoretical validity of Hazan’s (2009) conjecture, and more generally,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nditions in a standard life-cycle model. 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s on optimal years of schooling and expected lifetime labor supply differs systematically with respect to mortality reduction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Based on these systematic differences, we find that longer lifetime labor supply is not sufficient for increased years of schooling for all mortality reductions occurring during the schooling phase, and not necessary for increased years of schooling for some mortality reductions during the working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