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7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53篇
财政金融   884篇
工业经济   57篇
计划管理   253篇
经济学   1117篇
综合类   485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292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4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结合中等收入国家的特点,提出如下理论假设:通胀所造成的家庭福利损失会影响中等收入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相关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后通过FGLS、差分GMM,以及系统GMM的方法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基础设施、债务水平、技术创新以及储蓄率这些影响因素之后,通胀对上述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使是在年均通胀率只有514%的东亚国家组,通胀对人均GDP增长率的平均影响也达到了123个百分点~221个百分点,影响比重达到了27%~48%。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通胀的调控,以确保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2.
在欧元区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通胀率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别。欧元区各经济体间究竟为什么会存在差别如此之大的通胀率呢?什么因素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通胀率的差异?文章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价格的收敛效应、输入性通胀、本国要素市场结构差异、本国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等六个方面,使用实证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探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3.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0年宏观经济月度数据,采用SVAR模型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时,央行货币政策在排除回应油价干扰与未排除干扰下的反应差异及油价波动对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排除货币政策回应油价波动干扰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油价波动对产出的短期负面影响消失。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长期内产出波动由油价冲击和货币政策解释的比例分别为5716%和32480%,比排除干扰前分别下降了2569%和4560%。这说明我国油价冲击带来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及其回应油价冲击紧缩所致。此外,面对油价的短期冲击,CPI指数并未随着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而上升,产出也未发生明显的衰减;但在较长时间内,油价上升会因为相对价格的改变,而影响CPI水平和货币政策,从而对产出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4.
开放进程中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研究对货币政策目标和汇率制度选择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国际经验为此提供了实证支持。应用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在开放和发展进程中,不完全的资本流动性、现实经济中的多重政策目标以及宏观经济内外失衡之间的传导机制,使得中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同时,应该而且能够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9—201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增长与价格形成理论模型以及CMAFM计量模型,分析与预测2009—2010年间中国经济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的复苏过程。本文认为,中国需求管理应该继续采取扩张性政策取向,完成中国经济景气从萧条到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并且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模式相适应,形成以促进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政策架构。  相似文献   
46.
货币经济学新范式下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并对比了传统货币经济学与新范式所持的观点,指出在由货币政策到信贷的传导过程中两者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传导方式和影响程度,新范式认为银行行为决定信贷总量并且在货币政策向信贷的传导过程中存在多种效应。其次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范式观点在我国现阶段基本正确。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上,要把握稳、准、狠的原则;在利率政策的运用上,要着重强调对存贷利差的调节,引导银行的贷款行为。  相似文献   
47.
Monetary polic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ian experience with capital inflows. Central banks used monetary policy to contain the threat of overheating, but the resulting increases in interest rates attracted additional inflows. Empirical measurement of these links shows that tight monetary policy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flows to Indonesia and Thailand in recent years, and that the independence of monetary policy decreased during the inflow period.  相似文献   
48.
在金融加速器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含有企业异质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更易受到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中小企业产出下降幅度约是大企业的三倍。造成这种非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受到限制。此外,货币政策冲击通过信贷市场放大了经济波动,经济中存在着明显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现象。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到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非对称效应,并谨慎选择名义利率的调整幅度。  相似文献   
4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real wages, inflation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interrelationships using cointegration, Granger causality and, most importantly, structural change tests. Applications of tests to Australian data over the 1965 to 2007 period corroborate the presence of a structural break in 1985 and show that a 1% increase in manufacturing sector real wages led to an increase in manufacturing sector productivity of between 0.5% and 0.8%. Comparable estimates for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on manufacturing sector productivity have limi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results suggest that real wages and inflation both Granger cause productivity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50.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into building a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SVAR) model and analysing the Malaysian monetary policy.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s paid to: (i) the selection of foreign, policy and target variables; (ii) establish identifying restrictions and improve the estimates of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iii)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mediate channels in transmitting monetary policy mechanism; and (iv) the way in which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ffected the working of monetary policy. Malaysia is an interesting small open economy to study because, following this crisis, the government imposed capital and exchange rate control measures. The overal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risis and the subsequent major shift in the exchange rate regime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Malaysian ‘Black Box’. In the pre-crisis period, domestic variables appear to be more vulnerable to foreign monetary shocks. Further, the exchange rat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ransmitting the interest rate shocks, whereas credit and asset prices helped to propagate the money shock. In the post-crisis period however, asset prices play a more domineering role in intensifying the effects of both interest rate and money shocks on output, and the economy was insulated from foreign sh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