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财政金融   126篇
工业经济   45篇
计划管理   199篇
经济学   553篇
综合类   271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41篇
贸易经济   189篇
农业经济   331篇
经济概况   5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中国农村反贫困指标评价新体系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碧玉  庞柏林 《商业研究》2005,(24):183-185
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农村反贫困效益应由生态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组成。在遵循综合性、可行性和易操作性的原则下,在借鉴现行中国农村反贫困效益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生态、生活福利等指标,才能成为较完整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效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3.
提高各地区发展经济实力的有效努力程度比评价各地区经济实力更为重要。采用二次相对评价方法,可以消除由于各地区客观经济基础的不同而产生的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能够真正体现各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实力方面的主观有效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74.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创新金融扶贫体制对我国农村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重均衡模型,对比研究信贷、保险、"信贷+保险"三类金融产品的扶贫效果,在不同的信贷和保险产品结构下得出陷贫概率,进而得出金融扶贫产品的精准设计,以创新金融扶贫体制,从而解决我国深度贫困的问题。研究表明:单独信贷产品扶贫无效;保险能够帮助阈值以上人群摆脱潜在贫困,但对深度贫困无效;"信贷+保险"能解决一定程度的深度贫困问题,比单独信贷或单独保险的扶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5.
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对低收入的贫困群体的生活产生更显著的效用,从而论证该制度是否助力扶贫工作。因为养老金是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收入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因此养老金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可能存在差别。本文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区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基于CHARLS 2011 -2015年数据,采用多维贫困指标,使用断点回归发现新农保养老金对贫困参保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产生更显著的效用,有助于扶贫工作。并使用含复杂时变效应的二元变量模型,进一步发现该效用在养老金开始发放时显现。本文结论有利于认识新农保政策对扶贫的作用,并将扶贫工作和已有的社会保险政策结合,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6.
英国经济学家彼得·汤森认为贫困是因为缺乏资源而被剥夺了享有常规社会生活水平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权利,提出相对贫困测量方法.但是阿马蒂亚·森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贫困在能力的范围内是绝对的,相对贫困只是绝对贫困的补充而不能替代绝对贫困,是一种绝对的相对贫困观.本文对两人的贫困理论进行了比较和归纳.  相似文献   
77.
同义词包括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英语中绝大多数同义词属相对同义词,其差别体现在语义、语体、搭配和句法分布等方面。另外,有些多义词能与不同意义的词构成同义词聚合。  相似文献   
78.
我国扶贫工作重点已进入新阶段,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从解决收入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转变,从重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向统筹城乡扶贫转变。能源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能有效反映福利水平。了解我国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准确测度能源贫困水平与分布,有助于为今后扶贫工作提供资料基础和科学管理依据。本文构建消费者能源消费决策分析框架,并运用第一次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数据,考察居民收入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城镇家庭能源贫困状况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居民收入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S型非线性关系,能源价格、家庭特征、地域特征等因素在能源消费决策中都发挥重要影响。我国城镇家庭相对能源贫困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能源可支付性问题。能源贫困率在20%左右,其中电力贫困程度更为严重,超过25%。家庭收入增长、户主受教育程度提高、城市电力基础设施的普及、城市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会显著降低城镇家庭陷入能源贫困的可能性,而电力价格上涨会显著增加城镇家庭陷入能源贫困的概率。  相似文献   
79.
建立由政府、驻村科技人员以及扶贫客体(贫困农户和村委会)组成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科技扶贫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结果表明扶贫效果与贫困主体自身投入的要素资源量成反比,与政府投入的扶贫资源量以及驻村科技人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