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2篇
财政金融   129篇
工业经济   176篇
计划管理   744篇
经济学   442篇
综合类   288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325篇
农业经济   242篇
经济概况   36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包括生态保护压力、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3个子系统、17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城市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地区差异,并提出进一步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以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将为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文献查阅法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度指数对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驱动力分析是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探测器模型和交互探测器模型对主成分中的指标进行驱动因子探测。结果 2001—2017年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0.121增加到0.854;评价体系的协调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存在倒“U”型的周期波动。驱动力探测结果表明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乡村绿地面积和非生产性投资等是主要驱动因子。结论 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变化与政策的制度存在较大的关系,在政策的导向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升级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究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文章基于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涵及耦合机理,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及SBM-DEA模型,测度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地级市城镇综合指数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两者间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 (1)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城镇综合指数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8.11增加至2019年的16.10,平均增速达6.50%;年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为0.70,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降的趋势,年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为江苏>江西>湖北>安徽>湖南;(2)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0.21提高至2019年的0.40,但两者暂未步入协调阶段;(3)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程度逐渐增强,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的东部地区,而低—低集聚区则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西部地区,且随着时间变迁,该集聚格局呈逐步扩大态势。结论 应有序推进城镇化发展,强化耕地绿色发展理念,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邻近市域之间的合作机制,推动城镇化与耕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基于土地利用功能价值最大化对自然发展情景、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得到2026年保定市土地利用合理结构与布局。方法 文章利用MOP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结构、FLUS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各情景功能协调性。结果 各情景下草地面积都减少,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都增长。除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外,耕地面积都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土地利用功能总价值最高,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最低;各情景下建设用地都以外延式增长;林地都以外延式及填充式在山地丘陵地区扩张;农业生产功能优先、经济发展功能优先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的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协调度高于自然发展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下功能间关系最协调。结论 在现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下,未来保定市土地利用功能将严重失调,需严格落实耕地及生态用地保护政策、推动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实现土地利用功能协调及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5.
协调度是衡量系统协调程度的重要参数,将其应用到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当中,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和协调度指数对呼兰区(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及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3年呼兰区(县)土地可持续性和协调度总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6.
本文通过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评价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29个二级指标,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进入了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27.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分析:成因、特点及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善良  朱道立  王斌 《物流技术》2004,(11):106-109
从供应链协调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中委托代理问题的成因,以及供应链中委托代理的特点,并对供应链中涉及到的委托代理模型以及我们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的未来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8.
尹健  赵顺廷  丁辉 《基建优化》2005,26(6):24-26
通过对施工项目的环境分析,提出了“项目经理部场效应”的概念和考核评价模型,认为如果把项目经理部所能直接影响的范围:内部、近外层、远外层,以及社会上尤其是同行业中潜在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投资方,定义为“场”。其效应在工程合同签定并对项目经理的选拔任命后即存在,贯穿于整个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以此强化项目经理部文化建设,构筑诚信、高绩效的项目经理部。  相似文献   
129.
张文彬 《价值工程》2013,(36):197-198
本文主要通过对煤矿企业人才队伍现状的分析,指出其霍州煤矿企业科学发展的种种问题,继而结合当前煤矿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煤矿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0.
张志伟  杨弘 《价值工程》2011,30(35):11-12
本文以某电站所处区域为例进行分析,按照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复合系统进行分析,探索性研究并建立水能开发对应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统一的尺度度量发展指标,合理的测度和评价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