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6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69篇 |
工业经济 | 1149篇 |
计划管理 | 537篇 |
经济学 | 289篇 |
综合类 | 89篇 |
运输经济 | 18篇 |
旅游经济 | 14篇 |
贸易经济 | 353篇 |
农业经济 | 509篇 |
经济概况 | 665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邮电经济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358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312篇 |
2010年 | 269篇 |
2009年 | 261篇 |
2008年 | 332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新供销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河南淇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供销合作经济采用的综合性农业服务发展模式是中国新合作经济发展的一个模板,其在中国的实践主要是围绕着"新网工程"与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而展开的,它的特色优势在于遍布于广大乡村地区的完善的流通网络,其未来的发展应以综合实业化发展为支柱,以做好做强双向物流体系为核心,在将农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农用生产资料等由生产厂家送到农户手中,送到田间地头的同时,也要将农民手中的粮食、农副产品等物资,通过基地合作生产和加工的形式,通过供销合作网络的逆向物流渠道,发往各大中城市,使其在服务"三农"、活跃农村市场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2.
重点探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与基础设施的互动关系,进而阐述了在古镇村保护与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完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在保护的前提下,为其发展做好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3.
农村教育发展的财政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的特征,说明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要对农村教育实施财政保障,须以整顿农村教师队伍为前提,在教育观念、国民经济结构、教育结构、政府预算结构及财政体制等五个方面作战略性调整,同时制止对学生的乱收费。 相似文献
74.
崔素莹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4(6):115-118
开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重要一步,应该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转型、提高土地附加值、提供政策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中土地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76.
77.
广东纺织服装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发展背景、发展现状、现有模式、现有功能方面对广东纺织服装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广东纺织服装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发展的瓶颈,并对广东纺织服装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8.
对如何做好供电所营销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电所作为南方电网公司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单元和机构,直接服务于镇(街)所在的用电客户,不仅面向千家万户,而且是上级单位各项业务的归结点和落脚点,其供电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南方电网公司实现"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探讨如何做好基层供电所营销服务管理工作就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乡财县管"属于财政层级制衡机制的范畴,在实施的过程中利弊共存。本文浅谈了"乡财县管"出现的一些利弊,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0.
汉代“乡三老”与乡族势力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4):9-13
综合分析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本文认为汉代"乡三老"具有官方身份但又不是纯粹的吏,他们通常颇有资财,有相当的文化和议政能力,在当地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对民众有号召力,因而是乡族势力的代表人物.汉朝建立"乡三老"制度,旨在笼络和利用乡族势力的代表人物,让他们从政治和文化习俗方面帮助国家维护乡村统治秩序,从而加强国家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