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战术导弹型号差异大、电动舵机舱产品尺寸约束及性能要求变化大的问题,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通过梳理舵机舱产品生产中的共性工艺流程,开展通用化生产线的建设,并将其应用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战术导弹舵机舱批生产中。结果表明,在电动舵机舱调试、筛选和交付测试等生产过程中,通用化生产线能够实现多型号舵机舱的共线生产。  相似文献   
32.
针对某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标准烟与细支烟共线分拣效率低下的问题,应用Flexsim软件建模仿真,运行结果表明,此共线分拣系统的瓶颈问题在于卧式分拣机设备利用率低和码垛包装机利用率达到上限。针对该问题,提出将卧式分拣机单口出烟改进为双口出烟分拣优化设计方案,且在此基础上对应增设一条卷烟分拣输送线。最后通过Flexsim仿真验证分析,证明改进后分拣线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在现场实际应用,该方案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3.
铁路运输能力指标计算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铁路运输能力的表述方式存在着对线路的真实能力反映不全、不利于不同线路之间运输能力的比较,以及难以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能力比较等同题,指出线路的运输能力应统一以运输量的方式表达,且不同的运输模式下运输能力的表述应有所区别,并分别就客货共线运输模式下的单、双线铁路,以及客运专线输送能力的计算思路、方法、表述指标和计算步骤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4.
上海轨道交通系统3、4号线采用共线运营构成4号环线运输方案,在共线车站多、车站配线简单、行车间隔小的条件下,对延误调整、列车救援等运营调整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随着3、49线客流的持续增长,对今后共线运营的列车运行组织及改建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5.
我国有一批以200 km/h标准设计的客货共线铁路,但在实际运营中存在货运设施闲置、货运功能发挥不充分的情况,在铁路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亟需推动其货运功能的实现。近年来,随着高附加值白货运输需求的增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铁路集装箱运输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从普通货物列车与动车组共线运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集装箱运输载重低、密闭性好、速度快、装卸标准化、运输直达化等特点及最新管理规定,分析上线运行集装箱班列对客货共线问题的优化,并从路网层面分析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在集装箱运输通道中的比例,最后提出推动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实现货运功能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上线集装箱班列具备可行性和客观条件,能有效推动其货运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6.
基于共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票款清分算法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既有的针对换乘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票款清分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共线运营在若干种组织方式下的付费方式与付费关系,从而明确经营核算实体,据此给出共线运营环境下的票款清分算法.通过假设算例的计算,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依据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票据信息,设计了确认各公司已收票款的算法流程,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实施票款清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7.
针对双线自动闭塞客货共线铁路,对扣除系数法计算铁路通过能力展开再研究。以旅客列车单列越行时的扣除系数作为扣除系数的最大值;在不改变旅客列车运行时刻的前提下,于限制区间旅客列车运行线间按规定间隔时间“插满”货物列车,以可“插入”的最大货物列车数计算通过能力后再反算扣除系数,并以此提出扣除系数最小值的计算方法;将扣除系数和通过能力定义为波动值,并给出其范围的计算公式。选取京沪铁路某一繁忙区段作为算例,分别计算扣除系数及通过能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计算扣除系数及通过能力的理论最大值和最小值,是通过能力计算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繁忙区段,扣除系数和通过能力的波动范围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