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4篇
  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132篇
工业经济   67篇
计划管理   249篇
经济学   151篇
综合类   72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460篇
农业经济   1263篇
经济概况   366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玉米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科学估算与评价我国玉米秸秆产量及其各种利用途径的自然适宜性,明确玉米秸秆资源开发潜力,促进秸秆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利用文献考证法,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筛选41篇研究论文中的326个玉米草谷比有效样本数据,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采用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分级法,就玉米秸秆资源在"五料化"利用方面的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将用于包括新型能源化利用在内的各种用途的玉米秸秆资源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草谷比为1.10;2013年中国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403 368亿t,位居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之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适宜用于沼气生产,较适宜于新型能源化利用,即"三化一电";燃用级别为一般适宜级别;在饲料用途方面,玉米茎秆较适宜直接饲喂、适宜加工饲喂,玉米叶梢适宜直接饲喂与加工饲喂;在肥料用途方面,玉米秸秆属于3级有机肥级别;玉米秸秆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中较好的原料;玉米秸秆可用于工业加工原料,目前我国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板材、纸浆生产的工业化开发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玉米秸秆资源具有多宜性,玉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应注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利用结构,将其转化为各种优质的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利用量的比例分别为53.93%、23.42%、4.98%、14.27%、3.40%,形成了农用为主的利用格局,但不同秸秆种类综合利用率和利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全国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23.57kg/667m~2和1.75 t,东北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区和东南区则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的露天焚烧火点数比例估算,2015年我国秸秆露天焚烧量约为8 110万t,总碳排放量约为3 450万t,其中东北地区约占74.1%。[结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东北地区,进一步推动区域秸秆实现全量利用,对于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生物质能源具有污染少、可再生等特点,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种探索。通过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资源量的计算,明确了生物质能源的可利用潜力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其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利用自下而上估算法,以林木生物质的资源量和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为原始数据,对2005—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木生物质资源可利用潜力小幅下降,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稳步上升。(2)林木生物质资源中,商品林采伐剩余物可利用潜力骤降,森林抚育剩余物可利用潜力增加;农作物秸秆资源中,粮食作物秸秆可利用潜力逐年上升。(3)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随着国家"天保工程"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而发生变化。[结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丰富,可利用潜力较大,其中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104.
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5.
秸秆收储运成本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合适的秸秆收储运模式,降低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的收储运成本,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构建秸秆收储运成本模型,并在4种收储运模式(模式一:田间晾晒→收集→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二:田间收集→收储点→晾晒、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三:田间机械捡拾打捆→收储点→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四:田间收集→固定式打捆→收储点→秸秆利用企业)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秸秆收集成本。[结果]运输成本和机械卸载成本是总成本中的可变因素,其对总成本的贡献率随运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模式一、二采用散秆运输方式,适用于收集距离较短、秸秆需求量较小的企业,且使用模式二的秸秆收储运成本较低。模式三、四采用秸秆打捆运输方式,易于储存、利用,适用于秸秆用量较大的企业,且使用田间机械捡拾打捆的模式三收储运秸秆经济性更优。[结论]秸秆利用企业应根据需求合理地选择秸秆收储运模式,小型秸秆利用企业在模式二的情况下收储运成本更低,大型秸秆利用企业选择模式三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106.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面临形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加快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方法]文章在系统梳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文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秸秆利用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从时间序列上,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强力推进阶段和攻坚阶段。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农作物季节矛盾突出等,成为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当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存在四大方面问题:秸秆还田成本较高,区域技术规范和技术适宜性缺乏;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秸秆产业化利用发展困难;秸秆收储运成本高,技术装备水平低,用地、运输问题尚未解决,收储运体系建设不健全;关键性政策工具尚未破题,缺乏普惠性、针对性的资金扶持。[结论]针对形势与问题,提出了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4条对策建议:开展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分区施策确定秸秆利用方向、加强政策工具集成创设、扩大试点示范引导。  相似文献   
107.
从供应弹性的视角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Nerlove模型,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六种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结果表明,上期供应和上期自身价格是影响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主要因素,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供应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品种、地区及时间跨度而异;大部分农作物在主产区的生产短期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如全国总体显著,粮食作物短期供应弹性小于经济作物。在上期供应、作物自身上期价格等因素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的长期供给表现出更大的弹性,而稻谷、大豆和棉花的长期供应弹性较低。不同作物的供应弹性差异从供应反应的视角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8.
山东省章丘市是一代词人李清照的故乡,也是全国有名的粮食生产区。近年来,该市小麦年均种植面积为90万亩,小麦年均产量为2.65亿公斤;玉米年均种植面积为73万亩,玉米年均产量为2.9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河南省农作物的虚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河南省2005—2009年各种代表性农作物的每年虚拟水含量,由此构建出河南省农作物的虚拟水结构,并结合河南省农作物的现状,对比作物的虚拟水指标,提出了优化农作物结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为中等至偏重发生,程度略轻于2011年,发生较突出的病虫主要是水稻“两迂”害虫、纹枯病、油菜菌核痛、夜蛾类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