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36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5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3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城市物流质量是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表征,其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设施、信息水平、人力资源等反映物流供给能力的指标,也要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等反映物流需求水平的指标,更要关注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文章从供给能力、需求水平及其匹配度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物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浙江省城市物流发展不平衡,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城市物流供需总体较为均衡.通过运用引力模型测算浙江省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和隶属度,建议构建以杭州、宁波、温州为核心的三大物流圈,积极推进金华-义乌物流枢纽建设,逐步形成四大物流枢纽布局的态势.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2.
基于供需匹配度。分析了连锁零售企业配送网络中由时间、数量的匹配关系引发的物流成本。将不同量纲的时间、数量和费用的单位统一为费用,构建出广义费用函数模型,以此为评价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网络的评价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从产业角度建立了以耦合度、互动性和匹配度为维度的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并分析了耦合度、互动性和匹配度的内涵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理想模式,即“产业耦合度中等,产业互动关系为主动-主动,产业匹配度高”.  相似文献   
24.
王海洋  马洪伟  侯栋梁 《物流技术》2012,31(1):45-46,59
首先阐述了物流流量和匹配度的基本概念,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匹配度的计算模型,其实质是选择包括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的总成本最小的运输方案。最后通过算例,建立匹配度模型,利用LINGO软件计算得出流线组织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5.
随着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化、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县域金融环境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金融微循环不畅始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制约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本文立足县域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从信贷供给视角对县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优化信贷供给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战略技术联盟,借此企业能够提升产品创新和研发管理能力。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双方在事先考虑匹配度的同时,有必要站在另一方的角度研究彼此的结构性特征,从而整合成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中的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27.
研究目的: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低效利用以及过度集约问题,探讨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适度集约利用状态。研究方法:采用匹配度模型、曲线估计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山西省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分区优化。研究结果:(1)1999—2012年山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匹配趋势逐渐由失调、磨合向协调转变,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匹配水平差距却在逐渐扩大;(2)2018年山西省城市化水平处于低于30%、30%~70%和高于70%时,以单位城镇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表征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值分别为249.93万元/km~2、367.57万元/km~2和692.72万元/km~2,两项指标叠加全省可划分为平稳发展区、重点挖潜区和优化拓展区,并提出了不同地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控政策。研究结论: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研究能为制定区域差别化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达到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28.
29.
3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掌握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11个县27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调查样本,重点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表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调查显示,九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强烈,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获得程度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人信用度、受教育程度、经营期限、毛收入水平、贷款经历对信贷匹配程度起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