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5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72篇
工业经济   387篇
计划管理   479篇
经济学   200篇
综合类   57篇
运输经济   3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60篇
农业经济   65篇
经济概况   308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技术工人薪酬设计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现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第二季度对全国81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术工人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工人尤其供不应求。无独有偶,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02年上海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也显示,由于技术工人在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因而工资上涨很快,模型工、工具钳工、电梯安装维修工等工种的高级技师,年收入达到7万元至9万元,高于一般管理岗位,且比上年增加50%;同时,中级锻工、铣工、钻工的工资增幅也达40%,电工、钳工…  相似文献   
32.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而在煤炭开采业这样的高危行业更显得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标,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劳工待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劳动力资源被超负荷地“利用”。SA8000,一种关注于工人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的认证标准.从1997年10月份公开发布以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34.
35.
劳顾问: 本地一家单位一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在其劳动合同期满后不愿续签劳动合同,本地社保经办机构认为是个人不续约,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但是也有人认为合同期满不续签是属于合同终止,个人不续签应可以终止合同,这种情况导致的劳动合同终止应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请问到底谁有理?  相似文献   
36.
《上海企业家》2005,(3):F002-F002,1
一个近2000人的施工企业.有3名职工被授予“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还有一批拥有“绝技.绝招、绝活”的“能工巧匠”.上了电视、报纸,这是发生在上海机械施工有限公司中的新闻.也是该公司在参与重大工程建设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中结些的硕果。  相似文献   
37.
改革是企业的出路.早改主动,晚改被动。不改就走不通、我们通过改革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过去工人只能进不能出的现象,改变了过去生产工人只能奖不能罚的现象,改变了过去只罚工人不罚领导的现象,改变了过去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初步改革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制度。  相似文献   
38.
39.
刘湘丽 《经济管理》2005,(19):63-66
本文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经验.对“双元制”的主要内容、政府在实施“双元制”中的作用.以及“双元制”的费用分担进行了系统归纳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元制”的功能.提出了建立我国“双元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0.
外包挫伤员工士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孟光 《经济纵横》2006,(10):68-69
三个月前,日本某电子制造公司深圳工厂将生产线的工人采取了逐步转移外包的方式,将一线工人的招聘、管理等都外包给了深圳一家颇有名气的HR外包服务提供商。原本认为是帮助解决生产课长用工难题的做法,却引来生产课长的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