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63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487篇 |
工业经济 | 1105篇 |
计划管理 | 5643篇 |
经济学 | 3376篇 |
综合类 | 1410篇 |
运输经济 | 178篇 |
旅游经济 | 60篇 |
贸易经济 | 7327篇 |
农业经济 | 651篇 |
经济概况 | 4183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31篇 |
邮电经济 | 2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9篇 |
2023年 | 648篇 |
2022年 | 854篇 |
2021年 | 1300篇 |
2020年 | 661篇 |
2019年 | 781篇 |
2018年 | 275篇 |
2017年 | 535篇 |
2016年 | 611篇 |
2015年 | 770篇 |
2014年 | 1938篇 |
2013年 | 1693篇 |
2012年 | 1779篇 |
2011年 | 2139篇 |
2010年 | 2084篇 |
2009年 | 1435篇 |
2008年 | 1655篇 |
2007年 | 1491篇 |
2006年 | 1309篇 |
2005年 | 1312篇 |
2004年 | 477篇 |
2003年 | 465篇 |
2002年 | 583篇 |
2001年 | 853篇 |
2000年 | 785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新经济下的企业规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善常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91-92
二十世纪企业间巨型购并的增多与企业规模的不断增长,使研究企业规模成为必要。本文从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的多个角度对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因,企业规模的影响因素和企业规模扩张的边界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新经济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点,着重研究了新经济下的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962.
高新技术时代的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高新技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推广与完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以及高新技术时代企业成本管理中人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63.
突破无形资产出资限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原动力的新经济浪潮对经济的影响也不断扩大。1999年4月,国家科技部就已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使得无形资产在企业招商引资、生产经营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要求扩大无形资产出资范围、提高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的比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64.
965.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日益以智力劳动为主,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征日益明显。未来的企业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其人力资源也必然多样化。每个企业的员工队伍中必然存在不同民族、年龄、阅历与经验、理想与价值观、教育水平与专业等各种人才。虽然这种多样化的群体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管理这种多样化的员工群体将面临许多挑战,由此导致较低的凝聚力、交流障碍等。为此,企业必须采取一些特定的管理措施,如加强组织沟通、提供培训机会、组建特殊团队、重组利益等。而关键是制定和实施组织的多元化计划,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966.
科研单位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型员工集聚的组织里,怎样更好地激励他们,使他们发挥更高的积极性,这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成为组织发展突破的难点。同时一些组织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如刚刚引进的人才跳槽了,或者说其工作没有积极性,这将造成组织运行成本的增加,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67.
968.
世纪之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经济脱颖而出,这种“新经济”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69.
970.
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掀起了一场全面反思资本主义、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潮流。中国以其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成就在实践的对比中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由此摆脱了自苏东剧变以来来自国内外的质疑和挑战,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开启了复兴的大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