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8篇
工业经济   19篇
计划管理   38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0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5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传媒科技》2013,(3):107-108
一套滑轮,一根100多米长的索道,28年。乡村医生邓前堆就这样在这条索道上,记录了他人生中许多年的岁月。1964年出生的邓前堆是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人,他中等身材,常穿一件白大褂,人看起来挺精神。小时候一次生病的经历让邓前堆成为当地乡村医生的学徒,并最终成为当地人人敬仰的好医生。多年来,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出门在外,邓前堆都会习惯性地挎上药箱,以便随时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在福贡县,索道是散居怒江  相似文献   
22.
薛蕾 《魅力中国》2010,(8):70-71
月亮颂》是一首抒情咏叹调,本文以解析《月亮颂》的情感表达为重点,对如何以情带声发挥作品的感染力进行了分析。希望能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演唱风格的分析,为声乐学生今后欣赏外国作品、了解外国歌剧的演唱特点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的话题。碧空如洗,满月高悬,或全家团聚,或三五好友一起赏月、饮酒、吃月饼。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万般滋味。三天的中秋小长假,足以进行一次短线游。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或者学业,与家人一起带上行装,走出城市,共赴中秋赏月宴。本期我们就为大家推荐全国最佳的赏月名胜。  相似文献   
24.
《发展》2010,(6):160-160
月亮落下了,你还有太阳,你是一片辽阔的天空,迟早总会升起灿烂。青春落下了你还有金秋。你是一方坚实的土地,陆地任何一个支点都可建造丰碑。帆落了你还有桨,即使落下的是你唯一的那张帆,你也不要向风哀求。  相似文献   
25.
心事     
《发展》2013,(7):66
大自然启示录太阳:位置在变,但温暖人心不变月亮:在过分圆满中沉醉,便开始酿造残缺星星:隐姓埋名在白天,争辉竟灿在冥夜流星:逃离了自己的岗位,闪光也是短暂的雨滴:有一丁点风,就落不到目标上竹子: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葫芦:越成熟越虚心  相似文献   
26.
自古雕塑就是建筑艺术延伸为公共空间最有力的表述,雕塑是介入人文空间与公共空间可以严肃而认真探讨的对象,它具备了实用的、美学的、观念的或纪念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27.
张琴 《糖烟酒周刊》2005,(34):B0019-B0019
中秋佳节临近的日子,国人传统的节日礼品——“烟酒”消费热再次激情燃烧,酒的消费猛然升温。是啊,过节了,少不了要买几瓶酒送给自己的老客户,少不了要送给老岳父几瓶吧,少不了要好好的犒劳自己,难得的一个给自己放松的理由,说什么也得好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28.
思念的味道     
陈韶华 《乡镇论坛》2008,(26):44-44
家居西门湾,前门临街,后门沿河,儿时玩月与玩水相得益彰,自是分不开的。夏夜,河湾,凉床摆在风口上,对岸是不尽的蛙鸣与扬花的稻田,有月亮的夜晚,自是我们的节日,我们唱着祖母教传的歌谣:月亮月亮蒙蒙/里头关个虫虫/虫虫出来摆摆/里头关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关个姑娘/姑娘出来挑水/里头关个小鬼/小鬼出来点灯/烧你鼻子眼睛……唱着唱着,便情不自禁俯身小河边,双手掬起一捧水,也捧起亮晃晃的月光。那时,河水洁净,时而,将这掬水与月一饮而尽,吞下肚去,拍着肚子,说吞吃了一个月亮。  相似文献   
29.
目前,国内物流地产商应该说是处境艰难。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资金渠道较为狭窄,而且大多数为运营商。而国际企业大多是开发商,背后拥有强大的资金渠道,主要是各类基金支持。  相似文献   
30.
竹窗灯影     
当小船载着我和我的同行,载着一天中被我们采撷的山水风景向月亮山庄驶去时,大家尤如困鸟。登岸后,便急切地寻找自己满意的“窝巢”。忙乱中,我选择了山脚下那座小竹楼,它干瘦,纤小,孤苦无依,仿佛与我同命相连。我推开竹门,走进了这个狭小的世界。此时,淡黄色的月亮和初夏的夜风比我们更懂情调,抢先占据了半丘空间。月亮透过竹墙的缝隙投映在物体上,像一条条光灿灿的银色链条令人目眩。回望四周,显得特别安静,这种安静让人全心全意将所有的情感凝聚到室内的物体上,竹桌、竹凳、竹茶具,都是一色的竹制品,精巧玲珑,带着原野的馨香。这样的竹楼,这样的竹器,坐在竹窗前的灯影下我觉得自己坐进了历史与现实,远古与现实的衔接,这里的每一样物品都细细地雕刻着花卉和动物,幽放之间,体物人微,刻画婉转,具为绝唱。这竹楼属于古典的回忆,属于寂寞凄清的夜读,属于“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长”的闺中叹息,属于“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少妇的眼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