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28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相似文献   
92.
<正>回首"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以上,按此计算,累计节约一次能源6亿多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以上,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同时,旨在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的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以加快新能源、新产业发展为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新机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到2006年底,全市户用沼气达到25.5万户,普及率达到  相似文献   
94.
数字     
8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称,今年上半年,国家电力市场累计完成交易电量1820.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9%;跨区跨省交易电量共完成244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4%。同期,国家电网累计完成发电权交易电量350.4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72.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9.45万吨;  相似文献   
95.
我国既是工业锅炉生产大国。也是工业锅炉使用大国。我国又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所以我国的工业锅炉只能以燃煤为主。这些原因使得我国具有明显的以燃煤锅炉为主的能源资源利用特征。据预测,这一状况在2010年以前不会有根本改变。到2003年底.全国在用工业锅炉52.74万台、总容量125.40万兆瓦。其中,燃煤锅炉约占总台数的90%,总容量的94.5%.年消耗煤炭约4亿吨(标准煤);燃油(气)锅炉约5万台、7万兆瓦,约占锅炉总台数的10%,总容量的5.5%,年消耗燃料油约0.22亿吨。  相似文献   
96.
山东发展绿色经济,不是当为,而是必为,虽然难度很大,但这更应是山东下定决心发展绿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
目前我国北方共有供暖建筑65亿m2,其中约70%采用不同类型的集中供暖。根据目前初步统计,城镇建筑供暖用能折合标准煤13亿t,a占我国总的城镇建筑用能的52%,因此是建筑用能的最主要部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建筑单位面积供暖能耗是同纬度国家的2倍~3倍,而建筑除供暖外的其他用能(照明、空调、家电、建筑设备等)按照单位面积比较,却仅为发达国家的1/3—1/2。因此供暖节能应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潜力最大、最主要的途径,应该作为当前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8.
增量成本低的节能潜力股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把建筑节能总体目标限制在10亿吨标准煤以内,甚至可能会低于8亿吨标准煤。更重耍的是。还可以通过节水节材从而降低工业能耗。从目前各省已有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来看,江苏打头阵,广东紧随其后,广东省的绿色建筑中有70%是深圳的项目。前十位的省市还有上海、浙江、  相似文献   
99.
《宁波通讯》2011,(21):11-12
宁波是能源消费大市,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03年至2010年,宁波GDP总值从1786亿元增加到5124亿元,增加了1.9倍;而能源消费总量从146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3536万吨,增加了1.4倍。能源消费与GDP总值基本处于同步增长趋势,这些显然满足不了碳排放指标的目标约束要求。  相似文献   
100.
河北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推进节能降耗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0年河北省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57吨标准煤,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环比分别下降4.5%、4.8%、5%;全省入统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5%,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环比分别下降55%、6%、6%。河北省建筑能耗比2005年降低18%,交通、商贸、农村能耗比2005年分别降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