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19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本文从代理问题的视角探究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中的绩效考核指标时,是否有预算松驰及相关公司治理措施对抑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是否有作用。根据沪深两市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大部分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中存在预算松驰;代理成本与预算松弛显著正相关,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程度显著大于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与预算松弛显著负相关关系;设置薪酬委员会及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对预算松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曹阳 《企业活力》2009,(6):14-17
股权激励模式的有效选择将直接影响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从根本上说,股权激励主要可以分为股票期权激励和股票激励两种模式,但在实际运用中,鉴于我国的特殊环境和制度背景,出现了许多创新模式。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或薪酬委员会成员对股权激励的各种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为了避免因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不当而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63.
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焦点问题之一,并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而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必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高管尤其是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改革,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本文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监管体制、绩  相似文献   
64.
会计盈余时效性反映了企业会计收益信息与实际经营成果的结合程度,是监督、评价经理人当期努力影响未来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中与股东利益相融合的薪酬委员会结构旨在增强经理人薪酬契约设计有效性的观点,对2010~2011年我国A股主板909家上市公司以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与股东诱因融合度高的薪酬委员会结构能够增强经理人薪酬-绩效敏感度,同时能够根据当期会计盈余时效性调整盈余的薪酬权重,避免经理人短视,降低代理成本。有经理人参与的薪酬委员会降低了薪酬委员会薪酬契约设计的有效性,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经理人不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情形下的薪酬委员会更加有效,未发现薪酬与审计委员会董事分离度会增强经理人薪酬-绩效敏感度。  相似文献   
65.
宋文阁 《董事会》2014,(2):79-81
能否制定有效的报酬契约和薪酬标准,通过薪酬激励解决代理问题,成为衡量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披露薪酬与考核管理情况,成为衡量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否履行职责的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66.
聚焦2008     
《深交所》2008,(6)
深交所要闻·6月6月初,深交所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事后审查工作全部完成。就年报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深交所推出系列专题报告,对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影响,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履职情况,股权激励及管理层薪酬状况,内部控制披露情况,解除限售及减持特点等进行了重点分析点评。审查中发现主板上市公司主要  相似文献   
67.
严学锋 《董事会》2014,(5):26-27
正"重视独董制度的公司会得好处,不重视的会自受其苦。我对独董制度是比较乐观的。据我了解,很多非上市企业,包括不想上市的企业,也试图尝试建立独董制度,这是个好现象。"不知道独立董事为何物之时出任独董,历12年,先后履职10家中国公司独董,戚聿东完成了从"不懂"  相似文献   
68.
随着薪酬委员会制度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的普及,该制度已成为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关于薪酬委员会制度有效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观点分歧。理论上,虽然三层次代理理论和公平理论为薪酬委员会的设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学者运用经理权力模型、竞标理论和锦标赛理论等对薪酬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而以三层次代理理论、经理权力模型等理论为假设前提的实证研究则集中从薪酬委员会成员的任职资格决定因素、薪酬委员会设立和薪酬委员会构成对经理薪酬的影响,以及薪酬委员会成员报酬激励对经理薪酬的影响等方面对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但结论也不完全一致。本文对西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9.
刘冰 《财会通讯》2010,(3):144-147
目前我国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在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契约方面是否发挥作用,国内还少有研究。本文以2007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独立性并不会显著提高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度,薪酬委员会在制定薪酬契约方面并未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0.
李若兰 《财会学习》2016,(12):182-183
本文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因素,对薪酬委员会的作用进行检验:从高管盈余管理动机(尤其是任期末)、可操控性应计项两个方面来考察它们对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历史数据检验来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中设立薪酬委员会是否会在高管任期最后一年通过调整盈余构成提升自身薪酬的影响程度来缓解高管的盈余管理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