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62.
股权激励模式的有效选择将直接影响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从根本上说,股权激励主要可以分为股票期权激励和股票激励两种模式,但在实际运用中,鉴于我国的特殊环境和制度背景,出现了许多创新模式。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或薪酬委员会成员对股权激励的各种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为了避免因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不当而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63.
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焦点问题之一,并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而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必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高管尤其是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改革,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本文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监管体制、绩 相似文献
64.
会计盈余时效性、薪酬委员会结构与经理人薪酬契约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盈余时效性反映了企业会计收益信息与实际经营成果的结合程度,是监督、评价经理人当期努力影响未来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中与股东利益相融合的薪酬委员会结构旨在增强经理人薪酬契约设计有效性的观点,对2010~2011年我国A股主板909家上市公司以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与股东诱因融合度高的薪酬委员会结构能够增强经理人薪酬-绩效敏感度,同时能够根据当期会计盈余时效性调整盈余的薪酬权重,避免经理人短视,降低代理成本。有经理人参与的薪酬委员会降低了薪酬委员会薪酬契约设计的有效性,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经理人不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情形下的薪酬委员会更加有效,未发现薪酬与审计委员会董事分离度会增强经理人薪酬-绩效敏感度。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随着薪酬委员会制度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的普及,该制度已成为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关于薪酬委员会制度有效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观点分歧。理论上,虽然三层次代理理论和公平理论为薪酬委员会的设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学者运用经理权力模型、竞标理论和锦标赛理论等对薪酬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而以三层次代理理论、经理权力模型等理论为假设前提的实证研究则集中从薪酬委员会成员的任职资格决定因素、薪酬委员会设立和薪酬委员会构成对经理薪酬的影响,以及薪酬委员会成员报酬激励对经理薪酬的影响等方面对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但结论也不完全一致。本文对西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9.
目前我国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在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契约方面是否发挥作用,国内还少有研究。本文以2007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独立性并不会显著提高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度,薪酬委员会在制定薪酬契约方面并未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因素,对薪酬委员会的作用进行检验:从高管盈余管理动机(尤其是任期末)、可操控性应计项两个方面来考察它们对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历史数据检验来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中设立薪酬委员会是否会在高管任期最后一年通过调整盈余构成提升自身薪酬的影响程度来缓解高管的盈余管理动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