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3篇
工业经济   28篇
计划管理   111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7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6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贾芝 《企业文化》2007,(11):55-55
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今在企业管理中却流行一个新观点:"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个问题的焦点是"疑"和"用"。"用"是目的,"疑"的手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疑和用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诸葛亮用魏延难道不疑?既然疑为什么还要用他?"取其勇也"!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为什么要买保险?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保险,这是个真命题;那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买保险?有人说那可能是他没有钱,那为什么有些有钱的人也不买保险?所以,这是个假命题;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一直被推崇为管理上的最高美德,殊不知就是这种管理美德导致了“蜀国无大将”的局面,领导梯队的断裂使一统天下的理想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4.
唐晔  龚艳 《沪港经济》2011,(7):62-66
所谓企业智囊,国外的有麦肯锡、普华永道、奥美;国内的,有袁岳、王志刚、余世维;体外的,叫咨询公司、策划公司;体内的,称首席战略官。智囊,一个历史悠久的名词,如今又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商业涵义。  相似文献   
15.
未出茅庐时的诸葛亮,其实就是个"三无"本科毕业生:一无高学历;二无海外求学经历;三无工作经验。更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还是光棍一条,"单身"的身份对诸葛亮影响非常大。因为三国时期不像现在,流行玩晚婚甚至是玩单身,那时候讲究"齐家治国  相似文献   
16.
李宁 《华商》2014,(21):64-65
我们都知道刘备会识人、用人,但对于刘备的用人之术到了什么程度,却未必知道得很清楚。仔细研读《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刘备在对待诸葛亮的问题上,做到了四个方面的“不”,分别是“放低姿态、不顾面子”,“三顾茅庐、不厌其烦”,“充分信任、不加怀疑”,“完全放权、不加干涉”。而正是这四“不”,成就了刘备的霸业,也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7.
位于秦岭之南定军山下的陕西勉县,是诸葛亮率兵六出祁山的大本营,是蜀汉政权向西、向北向魏国发起进攻的跳板。因此,有关诸葛亮的文物古迹最为集中。这里有诸葛亮演练八阵图的遗迹,有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兵工厂旧址,而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一座诸葛亮的读书台。在戎马倥偬的岁月,这里经常出现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孜孜读书的身影。可以想见.身长八尺.须发已经斑白的蜀汉丞相在这里抱膝而坐,手把书卷.面对群山,或吟或颂,那场景何其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8.
风之末端 《中国西部》2013,(32):100-113
在云南历史上,有两个四川来的外地人让云南人很佩服。一个是诸葛亮。清代,朝廷在昆明城中心的五华山上修了一个很气派的武侯祠,表示皇帝对云南人"战"和"抚"两手都硬的意思,香火那是相当的旺。另一个是四川新都的杨慎,字用修,号升庵,云南人亲切地称他为"杨状元",本来嘛,人家真的是第一个踏上云南这块土地的状元郎,他写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和诸葛亮有点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之一。蜀国作为三国当中疆土最狭小的一方,且境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军事实力远落后于曹魏和东吴,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在推动少数民族汉化,巩固蜀汉政权进而促成和维系三国鼎立的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不仅是文学史上一部巨著,也是一部人才演绎的精彩历史,蜀汉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条主线,在以刘备、诸葛亮为代表蜀汉集团从弱小走线强大的发展历程中,贯穿了人才这个占据极端的重要性因素,深刻揭示在了识才、用才、育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说明"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这一颠扑不灭的真理。有人说,魏、蜀、吴三国鼎立,实际上是人才的鼎立。在三国演义中,我们通过龙争虎斗的精彩演绎不难看出人才是兴国固本的第一资源。事业成败关键在于得人与否,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