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193篇
工业经济   56篇
计划管理   187篇
经济学   192篇
综合类   13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399篇
农业经济   29篇
经济概况   128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陈曦 《福建财会》2003,(7):16-17
信用证是独立于贸易合同的契约件,开证行负有独立的、第一性的付款责任,由此可能带来的垫付票款风险,银行在开立信用证业务时要着力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52.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简称UCP),是国际商会于1933年制定的国际惯例.1994年1月1日开始适用的UCP500即将退出历史舞台,UCP600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53.
典型的信用证软条款形式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秋娟 《经济师》2003,(10):48-49
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 ,信用证欺诈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从信用证软条款这一角度探讨信用证欺诈 ,主要介绍五种最常见的软条款设置方式 ,以及在每种软条款方式中出口方可能面临的风险 ,以期能给贸易实务工作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4.
信用证软条款的潜在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海涛 《时代经贸》2007,(5Z):79-80
文章对国际贸易实务中买方以信用证软条款作为欺诈手段对卖方实施欺诈的几种常见手段的分析,提醒广大的出口商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对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作为卖方而言,若发现开征行开出的信用证中存在或可能成为影响其顺利收汇的软条款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收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  相似文献   
55.
北京人冯小东自恃为“商界奇才”,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先离开北京到深圳“发展”,后北窜桂林,利用自己熟知的信用证“融资”知识,以境外香港某某公司为“受益人”,疯狂利用虚假的进出口合同与信用证附随单据进行信用证“融资”,并骗取信用证项下款港币2400多万元、美元213多万元,在金融界制造了轰动南国的信用证诈骗大案。  相似文献   
56.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客户对贸易融资需求的增加,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银行办理进口押汇业务。对银行而言,进口押汇业务是一把双刃剑。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防止进口押汇业务风险:进口押汇业务应涉及经常项目下的对外进口付汇;银行必须对申请押汇的客户进行审查,合理授信;严格业务操作程序,减少操作风险;尽量减少法律纠纷;制定货权及货物处理办法;注意防范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57.
本论述了我国现存的信用证项下的融资种类、融资风险的类型及其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58.
本分析了当前信用证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信用证业务监管的措施建议;侧重分析关于信用证业务的国内立法及司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