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财经文摘》:目前针对土地制度问题在学界基本有两派。一派支持地权私有.一派是集体化,争议较大。我已采访过郭松海.发现您和郭松海都针对小产权房及土地制度问题在2008年两会上有提案呈交,想知道您对此的概括性观点。  相似文献   
42.
文章在"国家行为—组织性质—经济绩效"的理论范式下,通过一个国家行为模型探讨了中国农业集体化演进过程中的国家角色和制度逻辑。文章认为,农业集体化是国家为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汲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工业化而确立的农业产权制度安排。国家行为受到的竞争约束较小,使国家干预农民产权的权力增强,而农民谈判权力相对较弱,是导致农业集体化形成并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结论为当前政府在确定农业产权制度、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如何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提供了参考。国家进一步放松对农民的产权限制,是未来中国农业经济绩效持续提高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3.
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原动力,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向大市场,通过产权收益保障农民稳定持续增收,创新机制走向新的集约化集体化.  相似文献   
44.
对"国有化、私有化、集体化"的理论探索严闻广在今天的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所有制关系上,发生着、或存在三种所有制的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即国有化、私有化、集体化(集体所有制化)的三化现象,探究"三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国有...  相似文献   
45.
46.
从完成土地改革到农业集体化高潮前夕,在农村阶级结构出现中农化趋势过程中,中国农村仍有一部分土地改革前的贫农没有上升到中农的经济水平,还有少数其他阶层的农民经济下降,只有贫农的水平,笔者将他们称之为新时期的贫农,简称新贫农。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新贫农进行历史的考察,具体地分析他们的经济状况,经济上升慢甚至下降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国家对新贫农的扶助政策及其成效。并总结当年通过农业集体化途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天农村反贫、扶贫,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历史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7.
2006年1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也进行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它在农村建立了合作互助的集体制度,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本文从对这两个时期的比较出发,结合我国农村现状,提出一条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8.
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是当代中国诸多农民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本质上看,缘于建国初期“集体化”农地观,是“集体化”农地观的践行及其消极影响的结果.“集体化”农地观产生于追求社会主义“集体化”来实现“工业化”的价值取向.“集体化”农地观塑造了“城市偏向”的制度,造成了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虚置,也是改革开放直至当今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的根源.  相似文献   
49.
研究目的:从国家、农民和村庄三个视角,评述国内外有关中国农地集体化的研究文献,深入探讨农地制度变迁的复杂成因与历史过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从国家视角来看,已有研究以现代国家建设为基本脉络,将农地集体化视为一项革命性的制度安排,其成因可从国家推动集体化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来分析;从农民视角来看,已有研究关注农民的能动性,既分析了他们在情感、认知、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也可从中见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的中介,村庄兼具文化上的“共同体”和利益上的“博弈场”两种属性,该视角侧重考察农地集体化的微观机制,分析各主体在文化和利益驱动下的互动关系。研究结论:集体化是准确把握我国农地制度为何坚持“集体所有”不动摇的关键,未来可从强化学科交叉、促进理论提炼,超越单一视角、寻求整体理解,以及突破方法局限、增进多元认知等方面入手,以便在更广阔的理论对话上有所提升,构建更具中国特色的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50.
9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三个阶段的历史变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即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适时创新,必须尊重农民的利益,必须尊重农民的创造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