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172篇
工业经济   107篇
计划管理   622篇
经济学   614篇
综合类   235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129篇
贸易经济   671篇
农业经济   196篇
经济概况   113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5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余音 《东北之窗》2010,(14):66-67
前不久,我应邀到大连理工大学参加了一个座谈会,主题是保护大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参加者有大学教授、博物馆领导、民间人士、企业家和媒体记者。牺牲星期天休息时间,从老虎滩跑到凌水桥,基本上是从东南到西北贯穿大连,~路风尘一身汗。  相似文献   
102.
103.
以上海老城厢地区的道路街巷传统地名为例,从地名的产生时间、命名特征及演变、保存及消失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入手,借鉴联合国及我国所公布的关于认定地名文化遗产的标准及原则,从历史悠久程度、持续使用时间及文化的独特性三个方面探析该类地名文化遗产的评价体系,以确定保护内容,并据此建立保护框架,为推进关于地名文化遗产的认定以及保护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当开发利用古村落古道文化遗产再次上升到门头沟区级战略发展的高度,人们不得不追问,丰富的古村落古道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根源何在?在努力将其形成产业的道路上,到底应对这些文化进行怎样的"创意"?  相似文献   
105.
春节临近,各地的年货市场一派喜庆热闹的气氛。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年味浓厚的年画摊位,春联、门神、福字等等,满目红火。年画市场人气旺,但传统木版年画却并不讨喜——大众市场已被胶版年画完全取代,自己也从曾经的“大众消费品”成为了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6.
王采 《魅力中国》2014,(3):349-34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归属者的保护,政府对其的保护,鼓励广大群体自觉投入到保护工作中等方面提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维护。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现阶段的维护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7.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摄影摄像具有记录性、纪实性、长驻性和宣传保护性的优势。用镜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遵循以人为本、真实拍摄、灵活拍摄、关系明确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8.
关学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中的重要部分.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居全国之首,它们均以艺术作品形态呈现,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以艺术门类的分布为框架,分析它们各自所呈现的关学特点,并从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方面历时地探寻造成这些特点的深层次成因.  相似文献   
109.
杨建红 《魅力中国》2013,(22):127-127
在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个特别的习俗,但凡女儿出嫁,被子、枕头和花花绿绿的花铺盖等,都是新娘亲手织就。这种织品就是现在名震中外的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品——西兰卡普。2005年底,土家织锦(368Ⅷ-18)首批进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西兰卡普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110.
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的精华,是我们文化由来之根,更是文化创新之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如何走出“保护——开发——破坏——再保护——再开发——再破坏”的怪暖?如何准确把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与传承同样需要智慧。由此,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裴钰先生撰写“文化遗产开发难题”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