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2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85篇
经济学   88篇
综合类   36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14篇
农业经济   31篇
经济概况   7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2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在欠发达地区,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问题突出。以欠发达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数字信贷行为特征,并采用适用于稀有事件分析的Firthlog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的影响,得到结论:第一,农户数字信贷参与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年限较短,亲朋好友是农户了解数字信贷的主渠道,数字信贷的吸引力在于其借款和还款方式灵活而非融资成本低,数字信贷的用途集中于小额购物消费;第二,知识型和使用型数字鸿沟是数字信贷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工具型数字鸿沟对数字信贷参与没有显著影响;第三,数字鸿沟主要通过降低农户的风险偏好程度来抑制其数字信贷参与;第四,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相对贫困群体和传统信贷排群体面临更突出的数字信贷约束,导致数字信贷难以填补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  相似文献   
522.
数字化时代,数字鸿沟成为阻碍员工实现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数字鸿沟对员工职业成功的影响,并检验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阻碍员工的职业成功,在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鸿沟抑制了员工社会资本的获得,进而阻碍员工实现职业成功。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数字鸿沟对工作满意度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与西部地区相比,数字鸿沟对中、东部地区工作收入的抑制作用显著。数字鸿沟对城镇个体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大于乡村,对工作收入的影响小于乡村。基于此,降低数字鸿沟带来的社会不平等需要完善和优化互联网基础措施,提供数字化时代平等发展的机会,鼓励公民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523.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家庭微观数据构造的面板数据,使用Tobit固定效应模型从微观家庭视角探讨了数字鸿沟对个体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显著增加了个体消费不平等,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从收入不平等以及消费平滑渠道这两个角度,验证了数字鸿沟对个体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围绕“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的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消费不平等的加剧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和数字弱势群体中更加突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主要增加了更高层次消费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524.
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字互联互通三个维度,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各东道国的数字“一带一路”建设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实证检验了数字“一带一路”对沿线东道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一带一路”有利于提高沿线东道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以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效力最为明显。数字“一带一路”主要通过促进东道国出口产品质量改善、人力资本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驱动价值链升级,但不同子维度的作用效果不同。从行业异质性看,数字“一带一路”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电信业和贸易服务业的影响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一带一路”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存在国家间的示范效应,能够增强各东道国发展的整体性,弥合“数字鸿沟”,有利于各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525.
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作用能够有效弥合城乡贫富差距,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会产生阻碍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0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和数字鸿沟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数字鸿沟水平总体上呈现收敛趋势,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现象最严重,收敛趋势也最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普惠性”,能够显著缩小任意数字鸿沟水平下的城乡贫富差距;普惠金融数字化及信贷业务维度的发展也能抑制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的存在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能形成明显阻碍。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比覆盖广度更能够促进城乡贫富差距的缩小,但各项金融业务单独促进贫富收敛效应微弱。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不断提升数字发展水平,收敛数字鸿沟;深化数字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多举措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526.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总消费,还能通过拉动高档商品消费、抑制基本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总效应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数字金融通过弥合数字鸿沟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组;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是扩大居民总消费的重要机制,实现该机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对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27.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28.
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农村居民实现金融幸福,有助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层面选取代表性指标衡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应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总体富裕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金融素养通过提升创业水平和增加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工具普及对数字金融素养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助推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消弭数字鸿沟进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29.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文章使用A-F双界限法测度农民工数字鸿沟,通过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KHB效应分解法分析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21.797%的农民工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其中数字鸿沟显著提高农民工处于相对贫困的可能。男性、中低等教育水平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鸿沟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加深农民工相对贫困。基于此,提出应尽快制定识别和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数字应用技能培训,正确引导农民工数字应用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化。  相似文献   
530.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数字融入”困难的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基于此,文章借助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家庭数字金融参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增加风险厌恶以及降低金融素养、数字工具使用和互联网普及率,削弱家庭参与数字金融的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数字金融发展程度、教育水平等举措,有助于减弱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