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63篇
财政金融   130篇
工业经济   423篇
计划管理   1039篇
经济学   812篇
综合类   455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561篇
农业经济   818篇
经济概况   46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绿色生产视角下的“三品一标”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绿色生产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生产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即生产过程标准化、终端产品优质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和发展方式可持续.“三品一标”和绿色生产在内涵和外延上高度统一,是绿色生产的具体表现形式,“三品一标”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生产者绿色生产意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本文在总结“三品一标”在促进绿色生产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积极发展”三品一标”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上升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蔬菜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蔬菜生产和供应的稳定增加至关重要,而提高蔬菜生产效率是保证供应稳定的重要途径.运用面板数据DEA分析法——Malmquist指数法计算了2003~ 2009年全国27个大中城市露地番茄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值,并将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新技术的投入水平较高,但全国范围内对已有技术的利用程度较低,我国露地番茄的生产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3.
我国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学术问题,结合耕地面积变化展开的研究也颇为多见,从全国到各省的分析皆有,但一般集中在粮食主产区省份.陕西省虽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但其耕地面积不小,因此对其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研究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文总结了陕西省耕地面积概况和粮食生产概况,以1980~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选取了总量、年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陕西省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认为近年来陕西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缓慢增加态势;虽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约束作用逐渐弱化,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系数仍为高度相关.提出陕西省应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为充分了解“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牛养殖及育肥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方法]文章运用2008—2019年中国各地肉牛年末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数据,利用生产集中度、生产重心迁移轨迹阐述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和变迁路径,利用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和G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肉牛养殖生产重心向西北方迁移了154.6km,自2017年空间正相关逐渐显著,粗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和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肉牛育肥养殖生产重心向西迁移了119.15km,三大指数均具有显著性,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市场价格、交通通达度、畜牧产业比较优势和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肉牛养殖和育肥养殖均呈现出由农区向牧区迁移趋势,且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具体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就此提出“合理编制肉牛生产规划、系统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保障饲料稳定供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 (1)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利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2)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3)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86.
[目的]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而计算环境效率可以直接反映粮食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清粮食生产的环境代价,并促进中国粮食生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方法]文章以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为例,基于1990—2018年15个小麦主产省区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主产省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并进一步建立并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平均值为0.649,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水平仍然较低,并且自2000年开始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说明小麦生产背后的生态成本也越来越高。[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能够促进小麦规模化生产改善环境效率,但是总体影响仍为负向,而财政支农水平、有效灌溉率、机械化水平和小麦最低收购政策对生产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系统分析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及减少未来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1988—2018年三江平原水稻产量、气象观测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利用经济学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统计学方法 Lasso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单位面积增产效应比较明显,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具有负效应。(2)在自然因素方面,生长季内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水稻产量有正向影响,生长季内总降水量和平均日相对湿度对水稻产量有负向影响。[结论]为水稻生产提供政策建议: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加大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来提升水稻产量。同时,适当人工增加光照时间和加强冻害防治对提高水稻产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区域农业生产格局通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变动实现调整,将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以期对其粮食供需关系和供需关系变动下农业生产新变化进行细致描述。[方法]文章基于县域尺度,以重心模型刻画近10年山东省粮食供需背景,综合利用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系数、区位熵、结构变动指数等方法,分别从产量和结构探讨农业生产在粮食供需背景之下的格局演变。[结果](1)2008—2017年山东省缺粮区数量增长,粮食供需重心明显西移,西部须面对来自自身粮食需求和东部缺粮量同时上涨的双重压力。(2)山东省粮食生产转出区数量先减后增,粮食生产转入区数量先增后减,粮食生产与供需变动存在空间一致性,粮食生产转入区进一步向西集中。(3)供需变动下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而非粮作物集中趋势增强。(4)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变化指数高值区可分为粮食生产提升型和城市规模扩张型两类。前者为缓解粮食供需压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显著上升;后者呈现以市区为中心的接触扩散格局,但也通过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供需,并未出现粮食作物大规模转变为非粮作物。[结论]在粮食供需背景下,山东省应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以求适应供需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农业生产源头关乎到农产品安全,当前学界就农产品“一家两制”差别化生产相关研究已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影响社会舆论对食品安全的判断。方法 文章以19个村庄的调研为基础,检视“一家两制”概念及其理论预设后发现,农产品“一家两制”的差别化生产并非普遍而只是个别现象,已有研究存在证据不足和社会误读等问题。结果 (1)自留地因素是农产品“一家两制”差别化生产的主要证据,但该文认为自留地作为特殊的历史产物不应被纳入农产品差别化生产研究范畴。(2)农产品有差别的生产方式并不完全是农户有意为之的行为,也有无意之举或农作习惯等因素。(3)多元理性的逻辑模型与当前农业生产现实并不契合,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均难以有效解释农户农业生产行为。(4)“一家两制”理论存在消极的重建食品安全信任、对农户的道德谴责和加剧消费者不信任的弊端。结论 已有“一家两制”概念及其理论研究存在解释力和契合度不足等问题。食品安全治理需从多元主体出发,而不应单纯将农产品安全问题归因于小农户。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在全球努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综合评价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解析其驱动因子,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持,为广西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评价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 (1)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DEA无效且规模收益递减;空间差异大,各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仅梧州市、北海市和钦州市一直处于农业生产效率DEA有效。(2)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呈波动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桂东北(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桂南(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是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3)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中,耕地有效灌溉率、农业科技是促进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政府投入、单位耕地农机动力是限制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因素。结论 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时空差异大;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以提升广西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