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1篇
  免费   1060篇
  国内免费   76篇
财政金融   1688篇
工业经济   924篇
计划管理   6441篇
经济学   4464篇
综合类   6804篇
运输经济   87篇
旅游经济   225篇
贸易经济   3082篇
农业经济   1881篇
经济概况   5011篇
  2025年   89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764篇
  2014年   1939篇
  2013年   1671篇
  2012年   2521篇
  2011年   3220篇
  2010年   2546篇
  2009年   2279篇
  2008年   2423篇
  2007年   2224篇
  2006年   2164篇
  2005年   1565篇
  2004年   1164篇
  2003年   988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Food justice, food cultures and people's engagement with healthy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re key contemporary concerns, with a growing sustainabl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literature. Efforts range from narrowly focused initiatives, such as promoting organic produce and fair trade, to more holistic challenges to current systems through initiatives like the slow food and locavore movements, which may represent systemic alternatives. However, little analysis is available on how cafés and restaurants might become sites for experimentation in profitable and just sustainable hospitality, and places for sustainability engagement and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evolution of a sustainable café in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one entrepreneurial restaurateur uses his café to engage customers and community in a collaborative conversation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od,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helping transform our food culture and even lifeway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e value of deep local embedding as a pathway to meaningful sustainability. The study offers insights into how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can contribute to dialogues on alternative consumption which may offer visionary pathways to alternative futures. It also explores the role of pioneers in sustainable business and hospitality, their drivers and their views. A forthcoming global research initiativ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
林绪武 《开放时代》2010,(12):89-104
王世杰是新政学系的重要人物,思想属自由主义范畴。抗战时期国民党内对中共问题形成两派意见,王世杰认为不能使用武力对付共产党,应寻求政治途径,国民政府必须改良政治,实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制度。为此,他不断游说蒋介石和国民党党内人士,提出政治解决办法,调和国共矛盾,缓和两党关系。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国共之间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谈判,国民党中央全会通过了政治解决中共问题的决议。尽管此主张并未取得具体的、实质性结果,内战未能避免,但为赢得一定的国内和局、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实际作用,这是应该承认的。  相似文献   
23.
苏南农民工社会保障虽略好于江苏全省情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苏南民工就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大部分农民工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参加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和综合保险的人数比例低。苏南农民工主要就业于私营、个体和股份制企业,就业于集体、国有企业的也有一定的比例。农民工平均工作时间长,而月收入仅相当于本地居民平均收入的60-80%。其原因,除了劳动力过剩、城乡两元体系和关系网络外,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工会组织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24.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现代西方翻译学界的突出代表,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他们的译学理论都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奈达毕生从事《圣经》的翻译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他非常重视读者的反应和译作的沟通作用。纽马克一生从事教学工作,他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及质量,提出了著名的“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及关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25.
本文主要就我国资本市场 ,尤其是股票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谈了自己的看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特别是在企业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有效总结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研究现状,采用共词分析法,运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领域相关研究主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学界对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的研究侧重在技术创新、贷款担保和融资等七个方面,忽略了对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的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将为后续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网络构建和优化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7.
情感化设计在服装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和科技化,同时人们对精神范畴的追求就更加强烈。本文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对中西方传统服饰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了现代新型服装中所渗透的情感概念,为情感化的设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以提升现代服装设计的情感内涵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8.
职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职业配置状况,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职业结构存在不同的特征。将职业结构定义为就业人口的职业分布,借助"六普"数据的分析总结我国现阶段各地区职业结构状况,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关系密切,各地区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高,其非农职业的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对职业结构的影响差异较大。期望这些结论对各地政府的就业管理、职业管理工作和职业培训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卡夫丁峡谷”进行的两次跨越,并总结出了对今天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0.
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历史产权制度研究方法,利用详实的历史数据与信息,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每个重要时期的改革内容与进程以及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演化历程,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集体林所有权和家庭经营的基因没有变,变的是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形式;指出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道路中的困惑;提出未来集体林产权制度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