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财政金融   138篇
工业经济   94篇
计划管理   138篇
经济学   80篇
综合类   92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90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非房地产企业受房价上涨的吸引投资于房地产业务,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业绩增长,但这使得企业业绩很难衡量高管的努力程度,业绩质量也不高,根据高管薪酬的最优契约理论,企业业绩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使用权重会被降低。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以及中国非房地产业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高房价显著降低了企业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这一影响在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较高时更显著;以上结论在使用DID模型控制反向因果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32.
由于国企高管的经营业绩难以被准确度量,加上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高管的超额薪酬成为国企代理问题的一种典型表现,于是政府将高管薪酬管制作为应急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缓解国企代理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法对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第二次限薪令在有效限制国企高管薪酬水平的同时,没有对高管在职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有效降低了国企代理成本;但第二次限薪令也降低了薪酬激励效应,导致国企高管努力程度降低,由此造成的利益损失又成为新的代理成本。国企薪酬制度改革面临激励与管制的两难选择,应在国企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国企的高管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对公益类及特殊行业的国企增强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竞争行业(营利性)国企则应在推向市场的同时放松薪酬管制,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解决国企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33.
王峥  叶莉 《技术经济》2020,39(3):30-36
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了高管团队特征(规模、年龄、性别、学历背景)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团队的规模越大、平均年龄越大,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表明企业管理团队人数越多,年龄越大,越容易采用较高的股利支付率,而管理团队的平均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现金股利分配率。说明更高学历的管理层认为,较低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股利支付水平。男性管理层和女性管理者对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高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股权越集中,管理者的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会被弱化。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会显著削弱管理者特征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该实证结果也印证了上市公司中代理问题的普遍存在。研究结果可为企业管理团队的合理配置提出可以借鉴的依据以及实证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34.
选取2001—201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高管任期、R&D支出与企业投资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R&D投入随着高管任期的延长而增加;高管任期越长,企业投资效率越高;R&D支出越多,企业投资效率越高;高管任期的延长增强了R&D支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非效率投资现象。  相似文献   
35.
Prior research shows that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EOs) are rewarded for their earnings management. We re-examine this issue using a panel threshold regression approach, which allows the effec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n the CEO compensation to change across the level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EO compensa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CEOs’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choices on their compensation is not homogeneous across various degre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In particular, for firms with moderate (inordinate) level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EO compensation, earnings management is rewarded (penalized).  相似文献   
36.
作为一个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的治理与单体企业不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集团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并没有对集团绩效产生积极效应,独立董事也未能有效发挥监管职能;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集团公司绩效负相关;合理有效的报酬制度与公平透明的股权激励环境有助于集团公司绩效的提高,而股权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对沪深两市上市银行2006年至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市银行高管年龄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任期和高管学历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不具有解释力;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银行规模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高管人力资本水平和公司绩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但解释力度较弱。  相似文献   
38.
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实证研究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管薪酬方面,压力抵抗型投资者持股对薪酬总额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能显著提高薪酬总额;在高管薪酬变动速度方面,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薪酬敏感性,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的这一提升效果不显著;在高管薪酬变动幅度方面,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普遍存在向下的粘性,相较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抑制高管薪酬粘性。  相似文献   
39.
基于中国97家重污染上市企业2011—2015年间的短面板数据,对高管特征、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管性别、年龄、学历和任期与企业环境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环境绩效改善过程中存在管理者效应,且环境信息披露的调节效应显著;但高管特征的不同方面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环境绩效影响存在差异,高管性别是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方面。最后给出了促进中国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改善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
Research summary: Executives in declining firms may engage in ship‐jumping behavior (i.e., voluntarily move to new employers before the failure occurs) to avoid the stigma of failure. However, it is unclear how executives decide whether or not to jump ship. Building on a network embeddedness perspective, we highlight how three network‐based indicators (i.e., executive social capital, the social capital of other peers in the declining firm, and the declining firm's alliance network) influence the executive‐level ship‐jumping decision by shaping its benefits and opportunity costs. Using data from executives at failing firms in China, we find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Our research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 into the network mechanisms driving the ship‐jumping decision. Managerial summary: Executives at failing firms have a choice: stay and attempt to rescue the firm from failure or exit and avoid the stigma of the failure (i.e., jump ship).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at factors affect this choice. We propose that social capit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cision. Our evidence from specially treated (*ST) public firms in China finds that ship jumping is lowest at low and high values of social capital, and highest at moderate levels of social capital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higher levels of peer social capital (in the declining firm) as well as a well‐established firm‐level alliance network discourage the ship‐jumping choice.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