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59篇
经济学   57篇
综合类   18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334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01.
[目的]为探明农村居民点整治后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满意程度,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肥城市湖屯镇的3个农村居民点整治村为研究区,进行农民入住新社区满意度评价,以期为改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G1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法,构建包括12个生活指标、10个生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不同社区的农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农民入住农村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其中,陶阳社区、涧北社区为"满意",张店社区为"较满意"。农民对生活环境和基本设施方面最满意,不同社区满意度的限制因素不同,有耕作距离、居住消费等。[结论]农村居民点整治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给农民带来实惠。但应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在整治同时注重配套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新社区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502.
研究目的:比较非纯农地区和纯农地区农户接受居民点整治的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制定差别化的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入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在非纯农区的江山市,67%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其中对村集体信任程度越高,耕地面积越少,对基础设施满意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接受居民点整治;在纯农区的盘山县,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农户占比62%,其中对政策预期越高,认为环境越安全的农户,越愿意接受居民点整治。研究结论:影响江山市和盘山县农户整治意愿最显著的因素分别为村集体信任度和政策预期收益,皆为政策层面的影响因素,说明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农户的整治意愿。非纯农区农户更加重视集中居住中的公平性和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期许,而纯农区农户更加重视可获得补偿的落实和保障,因此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政策应当从农户实际利益诉求出发,分区、分类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503.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总结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理论体系、驱动因素、整理模式和效应评价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结合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开展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今后需要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体系、相关政策和法律、整理适宜性、古村落保护、整治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建设、农户参与和影响机制、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4.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等差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达到"良好"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05.
研究目的:探究耕作地块调整及其规划设计,破解耕地细碎化,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提供支撑。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法,总结归纳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当前耕地破碎表现为自然破碎和权属破碎,即田块破碎和耕作地块破碎,“肥瘦搭配”承包分割是造成耕地破碎的主要原因;(2)耕作地块破碎会造成耕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农业机械应用、灌溉排水不便、田间管理困难等问题;(3)开展耕作地块调整过程中征求村民意见,是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有效途径;(4)总结归纳耕作地块调整的指导原则和程序,并以王盘村为例探究耕作地块调整的规划设计方案;(5)开展基于耕作地块调整的土地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降低耕地破碎化程度,优化耕地景观格局,提高耕地耕作效率。研究结论:开展基于耕作地块调整的土地整理是减少耕地破碎化,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助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6.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士忠  张明  徐小娇  刘曦 《价值工程》2010,29(28):245-246
土地是十分宝贵和稀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与土地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集体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三个土地政策的分析,揭示土地政策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7.
中国民营航空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民航总局在政策上逐步对民用航空市场的开放,民营资本及外资已被允许进入我国的民用航空市场,国有航空企业垄断经营的格局已不再存在。但是面对强大的国有航空企业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民营航空企业如何寻得市场生存空间?本文将比较美国及欧洲的市场环境,围绕政策结构及成本结构提出两种潜在的战略发展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合并实现规模化网络运输模式和寻求市场差异成为特殊经营模式的运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08.
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参加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并结合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可持续土地整理方面的资料与成果,阐述了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体系建立的原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509.
“3S”技术支持下的农地整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3S”集成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论述了“3S”集成技术引入农地整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3S”集成技术支持下的农地整理的设想,以期使农地整理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