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59篇
经济学   57篇
综合类   18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334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85~2015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整治研究的5 30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当前土地整治研究热点、作者群以及主要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1)自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以来,中国土地整治研究主要围绕"土地整理"、"土地整治"、"国土资源"等展开;(2)国土资源部、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3)《中国土地》是土地整治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中国土地科学》、《农业工程学报》以及《资源科学》是刊载土地整治研究论文重要的核心期刊。[结论]除了传统的土地整治视角下,建设用地减量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设置,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评价、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未利用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矿区土地复垦等研究外,在新的国内形势影响下,资源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绩效评价等也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2.
研究目的: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旨在为优化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与实施,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GIS为支撑,建立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土地整理生态评价为提高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结论: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可实现土地整理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价,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3.
本文肯定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中,耕地占补平制度重要意义,提出了在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结合各自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建立补充耕地工程质量指标体系;并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4.
农地整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已由原来的数量型整理逐步向质量型整理转变.而生态型农地整理是质量型农地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当前农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农地应进行生态型整理;同时就生态型农地整理的理论基础、目标模式、措施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构建农地整理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5.
本文按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综合最大化为评价;隹则,建立了我国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浙江省嘉善县惠民镇曙光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测算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6.
耕地问题事关粮食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大局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六市县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发现了目前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八个主要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七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0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21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20年国内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主要集中在土地开发强度、乡村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与修复分区、植物与化学修复技术、土地覆盖信息采集与提取技术及动态监测技术;国外研究关注土地开发评价、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复垦材料、植物与生物修复技术、土地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及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结论:2020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乡村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采集与提取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21年,将继续推动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质量研究体系、优化污染土地修复技术、革新土地信息技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推进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家庭生命周期是研究农户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文章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利用扬州市邗江区289户微观样本,剖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分析法和有序Logit模型。结果 (1)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成长中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萎缩家庭;(2)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年收入、承包地面积、农民收益增加、子女就学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改善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3)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结论 应重视农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将其作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共同因素,采取普适性措施;对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识别,“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89.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区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全国范围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潜力类型区的划分,有助于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与时序安排,针对性提出整治潜力实现的行动路径与政策举措。[方法]文章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从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利用多因素空间聚类分析法划分潜力类型区,识别潜力挖掘的限制性因素与实现路径。[结果]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差异显著,高值区多分布在华东和东北地区,低值区多为西南和青藏高原区;将全国整治潜力类型划分为11个一级区和34个二级区,优先整治区多分布在我国华东地区,暂不适宜区多分布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区。[结论]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普遍较高,各个地区应根据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制定分区分类差别化整治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90.
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测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樊芳  刘艳芳  张扬  侯贺平 《经济地理》2012,32(4):119-123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划分山区、丘陵、平原三类地形分别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修正系数与农户搬迁意愿的修正系数,并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的理论潜力修正为现实潜力。结果显示: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57.07%,其中山地地区潜力不能释放,而平原地区是潜力释放主要区域。结果表明了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