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8篇
财政金融   94篇
工业经济   104篇
计划管理   262篇
经济学   419篇
综合类   121篇
运输经济   49篇
旅游经济   45篇
贸易经济   177篇
农业经济   166篇
经济概况   1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截污工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家波  IJi  o 《价值工程》2014,(4):108-109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命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任务,根据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目标要求,2008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提出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治理8项任务,为确保河道治理后的效果,按照治河必须截污的原则,需配套建设沿河截污管道,并解决其污水排放出路问题。本文通过须水河、索须河、魏河、贾鲁河、金洼干沟、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等配套截污工程方案简介,对生态水系河道截污工程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2.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群元  宋玉祥 《经济地理》2011,31(11):1840-1844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
基于哈肯模型的高技术产业化过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在哈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演化方程,并以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29个省市为样本进行了定量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序参量,从而得出要依靠研究开发投入与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4.
袁梁 《价值工程》2011,30(10):125-126
本文从能源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价格要素对于能源强度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我国能源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更有效地控制能源强度提供一定的帮助,弥补了现有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5.
Quasi-maximum likelihood histogram sieve estimators of the intensity function of an indirectly observed Poisson process are studied. The setup differs from the standard one in that the exact form of the folding operator may not be known. Instead, approximate knowledge on its discretized version is available. Conditions for strong L 2-consistency are given and admissible discretization rates are studied. In non-folding problems, the number of histogram bins may essentially increase at the usual maximal rate while folding reduces the allowed discretization rates. It is shown that, even in moderately ill-posed problems, the discretization effects may be critical for the strong L 2-convergence and that there is an essential need both for further regularization and for imposing stronger conditions on the estimated function. Not surprisingly, the most restrictive factor is the low approximation power of piecewise constant functions. A regular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suitably modifies the discrete approximation of the folding operator and ensures the strong consistency. Since no penalty term is being introduced, the EM algorithm can be used in its factorized, efficient form. Convergence rates are obtained in terms of the discrete problem. Received: July 1999  相似文献   
46.
对工业适度重型化背景下的高碳发展惯性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以广东为重点,利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 LMDI)研究工业能源消费历史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广东工业重型化和高碳化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处于惯性高位区间,工业碳排放峰值预计出现在2025年左右;由技术进步诱发的能源效率提升是过去十多年来碳排放增长减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尚未发挥足够的降碳效应。结合广东工业适度重型化发展特征,研究认为,能源效率提升仍是现阶段广东工业碳减排的主要途径。随着技术进步效应的边际递减,中远期碳减排的主要动力源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7.
采用王铮等人提出的中国碳排放预估模型,测算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中部六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6省未来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省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出各省的净碳排放量,为各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各省的能源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能源碳排放高峰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6个省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最小的是山西;累计森林碳汇量最大的是江西省,其次是湖南省,河南省最小;各省应在减少能源碳排放的同时,控制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积极增加森林碳汇,从多方入手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48.
采用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区域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数量、能源价格、能源效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生经济关系。运用面板模型估计各因素的影响系数分析,认为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为人均GDP、人口数量和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49.
Major climate-cum-energy policies and respective impact projections rest on the widespread belief that increased energy efficiency can be equated with savings in energy use and emissions. This belief is flawed. Due to the rebound effect emissions savings from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will be generally less than what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or even be reversed. By means of an analytic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e demonstrate the latter to be true in a case that is both stark and relevant: i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s subject to a cap-and-trade scheme with partial coverage, increased efficiency of electric devices leads unambiguously to increased carbon emissions. The result implies that a proper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nergy rebound and the carbon rebound is warranted, and that public policy must carefully conside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promotion and carbon pricing.  相似文献   
50.
基于2002—2007年四川省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四川省6部门的异质性能源的完全能耗系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总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除农业外,其他产业部门的煤炭完全能耗系数均呈下降趋势;除了建筑业的天然气完全能耗系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产业部门的该系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促使各类能源的消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直接能耗变动是影响4类能源的消耗强度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