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12篇 |
免费 | 690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087篇 |
工业经济 | 972篇 |
计划管理 | 4911篇 |
经济学 | 1217篇 |
综合类 | 1970篇 |
运输经济 | 166篇 |
旅游经济 | 425篇 |
贸易经济 | 1542篇 |
农业经济 | 773篇 |
经济概况 | 11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9篇 |
2024年 | 240篇 |
2023年 | 241篇 |
2022年 | 323篇 |
2021年 | 405篇 |
2020年 | 468篇 |
2019年 | 347篇 |
2018年 | 252篇 |
2017年 | 338篇 |
2016年 | 309篇 |
2015年 | 429篇 |
2014年 | 994篇 |
2013年 | 1171篇 |
2012年 | 1089篇 |
2011年 | 1535篇 |
2010年 | 1194篇 |
2009年 | 817篇 |
2008年 | 803篇 |
2007年 | 635篇 |
2006年 | 606篇 |
2005年 | 452篇 |
2004年 | 361篇 |
2003年 | 299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246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开始在全新的平台上与世界各国竞争。名牌产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乃至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而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是国家实施名牌战略的关键环节,其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2.
针对如何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的问题,建立了物流服务水平监督下的效率工资激励机制,分析了监督程度与效率工资的关系,研究了外生变量对发包方最优监督程度和最优效率工资的影响,为促进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佟代泉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5):39-4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影响民族学生学业质量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文化冲突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影响民族学生学业质量的办学理念、教师文化、物质文化、文化活动等学校文化因素,并进行理论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24.
分析研究了连锁经营超市物流服务能力及其物流服务质量关系和作用机制的问题,对连锁经营超市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物流作业系统总体要素选择、过程要素选择和支持性要索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旨在提升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5.
为了改善石油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保持核心竞争力,本文对现阶段石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惯性、创新和质量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方式对石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思考,在惯性约束和创新精神的共同作用下,石油企业的质量必将"增效"。 相似文献
26.
审计收费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关系,结合我国审计收费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7.
针对生鲜冷链物流中的产品质量风险问题,建立基于工作流技术和文献研究法的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和基于Logistic回归的质量风险预警推理模型,按风险的来源和级别实现不同的质量风险控制,以最终实现生鲜产品的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28.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是作好新时期质量监督工作的先决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督机构的一些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监督工作的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水平,必须对原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现状,然后针对海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9.
浅谈双壁波纹管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的整个流程,包括管材、装运、测量放线、沟槽开挖、管道基础、安管、接口、检查井闭水试验、回填土等质量控制步骤,对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0.
Liat Eld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20,57(2):177-209
We argue that collective engagement can serve as a unique value-creation capacity at the business level by linking shared vision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We also propose that competitive intensity will be a market indicator by which management can enhance the effect of shared vision on collective engagement, and indirectly strengthen service performance (through collective engagement). Furthermore, we argue that this distinctive value-creation capability, embedded in collective engagement, generat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specifically, one that competing organizations will struggle to replicate. We examine our moderated-mediation model by using a three-time-point method derived from five different sources in 198 retail-service branch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llective engagement, fueled by shared organizational vision, improves service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as this conditional indirect effect of shared vision on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was solely generated through collective engagement rather than other mechanisms (i.e., commitment and involvement), it create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engagement-oriente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