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财政金融   18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113篇
经济学   37篇
综合类   7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7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6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高职院校岗位绩效薪酬设计要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引进360度绩效考核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强化薪酬的激励功能,以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2.
针对如何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的问题,建立了物流服务水平监督下的效率工资激励机制,分析了监督程度与效率工资的关系,研究了外生变量对发包方最优监督程度和最优效率工资的影响,为促进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关于“高薪养廉”的一种经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薪是否可以养廉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各意见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主要侧重于经济分析,试图对此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34.
国企高管年薪过高的问题,成为人们对分配不公意见的焦点之一.国企高管的天价年薪,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应尽快制订工资法,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工资进行调整规范。  相似文献   
35.
姜树  韩艳 《科技和产业》2008,8(10):50-52
目前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已成为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就当前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薪酬管理中主要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6.
薪酬制度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核心,合理的薪酬制度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然而,当前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之一是薪酬改革。阐述了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现状,基于其存在问题,探讨了优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7.
聂早早 《特区经济》2007,224(9):134-135
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尚未取得较彻底和根本的实效;劳动合同签订率、讨薪有效率低和欠薪率高说明了我国社会整体法律意识水平低下;农民工对政府作为的不满,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健全劳动法制,强化政府部门积极作为的责任,完善讨薪的法律手段与有效途径,乃解决问题的抓根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8.
鉴于高新企业出现的很多新特征,传统的薪酬制度已难以适应高新企业管理的需要,对已有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成为必然。文章首先提出国内高新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结合这些问题从薪酬战略、企业文化、员工职业发展体系、福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薪酬制度的若干策略,构建了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对于吸引、挽留、激励员工以及促进企业稳步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上市公司合谋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借鉴基尼系数计算方法,构建了一个衡量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合理化的计算公式,根据我国136家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测算出我国分行业、分地区的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合理化系数。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其创造的收益对等程度总体较低,处于"较合理"与"较不合理"之间,但高管薪酬的合理化系数在逐年改善;房地产业高管薪酬的合理化系数最高,也较为合理,但其他一些行业如服务业其高管薪酬的合理化系数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0.
国家所有权视角下的国有公司激励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春 《财贸研究》2008,19(3):110-115
国有公司的激励问题一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重点,但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激励模式,都游离了国家所有权公权的本质和私法行使的属性,因而不可能使激励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剖析国家所有权属性的基础上,逻辑地推导出国有公司激励制度的价值取向——兼顾公平与效率,运用这一理论批判了现阶段国有公司主流的激励模式——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认为其不是解决国有公司激励问题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出"经济增加值(EVA)薪酬制"应成为我国国有公司激励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