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7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8篇
工业经济   204篇
计划管理   1324篇
经济学   477篇
综合类   201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26篇
贸易经济   138篇
农业经济   1505篇
经济概况   316篇
  2025年   42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2007—2014年南京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南京市用水效率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南京市在2007—2014年期间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首先对用水效率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然后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4年南京市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大幅度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波动中逐渐优化,2007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阶段,2008年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2009—2014年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只有提高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并举,才能保持耦合协调度的增长趋势。最后针对用水效率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用水效率方面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质污染治理,经济发展方面则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邱连逵 《水利经济》2012,30(1):48-50
会泽县饮水安全建设滞后,资金投入短缺,水资源利用率低。从3方面提出了解决饮水安全的途径,即改进工作作风,形成干群互动互助环境;构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公平分配水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共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王瑞芬 《水利经济》2011,29(5):43-44
根据山西省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特点,将全省分为4个分区,选择13个典型县进行现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山西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调查,了解和掌握了目前农村居民的用水现状和节水潜力,确定合理可行的居民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14.
在对新疆农业用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尼系数法分析新疆灌溉用水效率,表明农业灌溉用水配置较公平,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可以提高节水能力。通过区域间灌溉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分析表明,新疆各地州之间的节水潜力差异极大,且新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王喜峰  姜承昊 《水利经济》2023,41(2):18-24, 3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关系高质量发展成败。通过梳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概念体系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研究等3个范式切入,分析现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与不足。结果显示,现有研究集中高质量发展概念体系构建、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等议题,但尚未有研究阐明水资源刚性约束下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在阐释了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约束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统筹安全和发展的水资源约束机制,认为应建立起水资源刚性约束下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动态联系,并对可能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保障农村安全饮用水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浙江省自2003年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来,建设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急需对此进行总结和完善。本文从制度、体制和机制层面剖析了浙江省农村安全水供给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诸如如何建立农村安全饮用水多元化供给体系,如何健全管理体制以推动饮用水工程良性运行,如何完善监测体系以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完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两部制水价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介绍了我国农业水价制度的变迁及农业水价的制定方法。分析了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水价福利效应。以湖北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的实践效果及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水价改革强化了农田灌溉中的水量限制,而忽视了既定制度约束下农民用水的需求理性和灌溉系统脆弱的供水能力;农业两部制水价改革加剧了灌溉供水的时间需求与灌溉系统输配水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农业灌溉水供求脱节、水资源利用率下降,难以达到节约用水和改善水资源分配效应的预期目标;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用水交易合约化是水价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farmers' indigenou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vestments in the semi-arid tropics of India. A simple theoretical model is used to develop hypotheses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investment under alternative factor market conditions, and these are tested using data on conservation investment from three villages. We find that conservation investment is significantly lower on leased land in two of the study villages and lower on plots that are subject to sales restrictions in one village,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for land market reforms to increase conservation investment. In one village, households with more adult males, more farm servants, and less land invest more in conservation, as predicted by Ihe model of imperfect labor markets; and households with more debt and off - farm income invest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 of imperfect credit markets. Evidence that conservation investment is affected by factor market imperfections is weaker in the other villages, where investments are much larger, suggesting transaction costs as the sour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illages. Other factor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vestment include the farmer's education and cas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ot (size, slope, irrigation status, and quality ranking) and the presence of existing land invest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across communities and households in factor market and agroelimatic conditions in designing programs to promote investments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畜产品虚拟水区域分布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水是当今水科学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在测算中国各地区农畜产品虚拟水总量的基础上,利用伪基尼系数对虚拟水区域差异的成因进行凶子分解,表明畜产品中的禽蛋、猪肉、牛肉和农产品中稻谷、小麦、玉米成为影响中国虚拟水空间差异的丰要因子.同时,借助锡尔指数对1996-2006年的中国八大区域虚拟水-耕地资源空间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虚拟水-耕地资源区域总体差异在不断缩小,影响区域总体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八大区域问的差异.文章旨在揭示地均农畜产品虚拟水区域差异来源以及差异背后体现的农业集约化空间分异特征规律,为制定不同区域类型的农业发展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应用灰水足迹理论,选取我国粮食主产区洞庭湖区34个县(市)为案例研究区,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析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构建农业资源节约与灰水足迹减排潜力、缩减规模和水环境压力降低潜势模型,进行农业环境效率与水环境可持续性测度与评估研究。[结果](1) 1994—2014年水环境污染约束条件下洞庭湖区农业环境效率相对较低,总体呈波动增长的态势;21年来灰水足迹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2)洞庭湖区农业环境效率分布呈较大的空间差异特征,高效率区主要集中于环洞庭湖区与远离湖区的南部地区;农业环境效率相对有效的地区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且分布趋于均衡。(3)湘阴县与华容县农业生产的灰水足迹减排潜力较高;湘阴县灰水足迹具有较高的潜在缩减规模和水环境压力降低潜势,应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结论]通过农业结构优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途径与措施,减少灰水足迹排放,以缓解当地水环境压力。研究成果可为粮食主产区水环境调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