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37篇
计划管理   124篇
经济学   75篇
综合类   32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32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8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级市为基本单元,运用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坎贝尔—张指数、TW崔王指数,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从而为其经济健康发展、稳定发展与协调发展决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浦东新区的极化开发形成了区际迁移和省际迁移两股人口迁入流.由于来源地不同,他们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行职业、收入和居住等方面形成了分异现象,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社区重构、社会极化和社会矛盾等问题.劳动力市场分层响应和城市生态位势空间响应是迁入人口分异的主要响应机理.迁入人口的分异问题会影响浦东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徐宁 《中国报业》2022,(2):118-119
本研究以微博自媒体平台"办公室小野"回应女孩自制爆米花去世这一热点事件为例,对微博平台上"办公室小野"事件的用户表达倾向做一个直观梳理,并对意见表达的正面程度进行判断,以此探讨群体成员在进行意见表达时如何受到当事人所述信息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博用户针对小野回应长文这一内容的意见表达整体趋于理性,表达内容以正面为主,用户在小野回应微博下形成了明显的群体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最佳特征矢量组合能够解决多特征分类过程中的特征选取和数据冗余等问题,从而提高分类精度.文章在提取多种极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面向辽河口湿地地物类型的最佳极化特征矢量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该区域的极化SAR影像湿地分类,其分类结果对辽河口湿地的监测及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往往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而差异和极化是反映县域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以中国广东和江苏两省的县域经济为研究视角,从差异和极化角度进行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县域经济水平显著高于广东,差异和极化程度也高于广东;指数区域分解显示,江苏的县域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造成,而广东则主要由区域内部差异造成;利用基尼系数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对区域不平衡程度的贡献度发现,两省均是第二产业对差异贡献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7.
旅游的空间和旅游的产业是多数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中国旅游发展进入新时期后,旅游的空间出现了极化现象,旅游的产业出现了融合现象,这两个现象支撑着中国旅游的转型演变。一般意义上的产业融合,主要是指不同产业相互交叉、渗透与组合,形成不同于常规产业的一种新型业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2000—2019年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碳排放和碳汇数据,构建城市碳足迹压力指数,从七大地区和城市规模的视角分析其差异、极化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城市总体碳足迹压力呈增长态势,高值集中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低值集中在西南地区,城市碳足迹压力与城市规模成正比。城市碳足迹压力总体差异水平较大,子群间净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地区。从城市规模来看,碳足迹压力差异主要集中在城市规模差异较大的组合。城市碳足迹压力极化水平下降明显,主要由认同度下降导致。城市碳足迹压力空间集聚类型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前者集中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后者集中在西南地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以高—高集聚为主,低—低集聚城市数量与城市规模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借鉴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构建都市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构了Wolfson指数、TW指数、ER指数和KZ指数,实证测度了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极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极化特征,表现出以上海-苏州为界的南、北方向两极极化特征,且上海并非上海都市圈极化发展的唯一源头,最后从加速形成创新集群机制、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外相关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等系列数理公式,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2000-2010年连续11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结果表明:近10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演变格局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较为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差异与极化扩大增强较快,东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经济差异和极化较小,却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就省域而言,大部分省域内部差异和极化的变化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