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93篇 |
工业经济 | 14篇 |
计划管理 | 64篇 |
经济学 | 58篇 |
综合类 | 20篇 |
贸易经济 | 75篇 |
农业经济 | 3篇 |
经济概况 | 68篇 |
邮电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产业资本主导股市伊始,竟面临着自我救赎的境遇。
在未来限售股全面解禁的三年多时间里,中国股市的走向不是金融本说了算,也不是貌似强大的热钱说了算,而是由产业资本客观主宰,其掌控着两倍于流通股的限售股。但股指腰斩让新的主导者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3.
4.
一、宝钢权证推出背景及基本信息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挂牌上市,成为阔别九年后我国证券市场迎来的第一支权证,宝钢权证是作为对宝钢股份流通股股东的补偿而诞生的。宝钢集团承诺,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的股权登记日收盘后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股票将获得上海宝钢公司支付的2.2股股票和1份认购权证的对价。在实施股改方案后的两个月内,如宝钢股份的股票价格低于4.53元.宝钢集团将投入不超过20亿元增持宝钢股份。在上述两个月届满后的六个月内.如宝钢股份的股票价格低于1.53元.宝钢集团将再投入累计不超过20亿元并加上前两个月20亿元资金中尚未用完的部分(如有).增持宝钢股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回顾股权分置的由来及发展过程,分析其必要性及发展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的看法及法规,重点分析当今中国的股权分置的主要精神及方式。透过一些掩藏在大好形势下的危机要素(尤其是第二次“大跃进”),对当今股权分置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5)
Sichuan Hanlong has bid for the outstanding shares of Australia's Sundance Resources, valuing the company at $1.5 billion in a deal that would give it control of a major iron ore mine in west Africa an...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4—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这一行为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增加企业风险;进一步引入企业产权性质和质押股份性质两个解释变量,检验产权性质不同和质押股份不同的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控股或国有背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具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限售股,当质押股份为流通股时,企业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8.
安然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8)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本文对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全流通”如箭在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中国股市7000万投资者来说,“全流通”,这个曾经透不过气来的话题,似乎已不再是那般沉重了。 2003年11月下旬以来,沪深两市均爆发出强劲上扬的走势,元旦之后,更有了加速的势头。2004年1月14日,沪深股市在没有任何突发利好的情况下突然上涨,出人意料地创造了中国股市历史上第八次单日井喷行情。 对于这一轮突如其来的行情,市场人士众说纷纭。从有关争论来看,市场普遍认为管理层在减持国有股问题上,已达成了某种共识,“让利于民”已成为基本原则。这唤起了人们对2004年股市的种种期盼。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流通问题上,政府部门如果能充分顾及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再向市场高价减持国有股,确实会对眼前的股市构成某种利好。 相似文献
10.
<正> 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否配股、如何配股,是关系到各股东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但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造成“同股同权同利”丧失其事实基础;而非流通股由于过于集中,往往处于相对控股甚至绝对控股。导致在决策时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的现象,损害其他股东,特别是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本文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配股决策过程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样本是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0月15日召开股东大会(或临时股东大会),且审议有关配股议案的公司(其中包括著名的银广夏),共计99家。资料来源是各公司发布的公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