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财政金融   1158篇
工业经济   343篇
计划管理   1123篇
经济学   998篇
综合类   287篇
运输经济   32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840篇
农业经济   120篇
经济概况   57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2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宏观面预期仍不明朗,在市场整体走势不强的背景下,市场机会可能较多地体现在主题投资当中,如创业板、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农、医改、奥运、"三通"等概念。关注新能源、农业等主题明确板块。在石油价格超过100美元/桶的情况下,新能源行业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漂移的石筏     
来自葡萄牙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何塞·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在他1986年创作的小说《石筏》(The Stone Raft)中,以令人吃惊的想象力松开了缚在比利牛斯山上的缆绳,让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伊比利亚半岛成为一只石筏,脱离了欧洲大陆,并滑入大西洋缓缓向南漂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使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增强,引起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异。本文致力于说明在转型期的中国消费理论中,不确定性因素应该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且在目前制度变迁的条件下,为促进居民消费和避免消费倾向的剧烈波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最大理性和相对稳定是两相权衡下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项目的不确定性增加,分析不确定性因素的难度随之加大,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也应随之完善。  相似文献   
15.
熊凌云 《价值工程》2004,23(10):107-108
在很多国家,规制机构制定通过转售者接入到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价格.本文简要介绍实物期权的概念.描述了模型及推导无偏差(non-distorting)接入价格.并提出了有关这一课题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霄鹏 《宁波经济》2006,(10):47-49
投资者行为调查报告在本文的分析开始之前,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对于消费和储蓄的分析中关注的是可支配收入,即家庭在既定时期内挣得的可供消费或储蓄的收入。具体地说,一般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收入如各种补贴、离退休金、住房公积金等,同时加上以实  相似文献   
17.
18.
朱卫东 《数据》2004,(6):59-60
纵看人类对必然性的探索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它是一个从模糊到确定再到模糊的过程.因为人类刚开始思想还是很幼稚的,虽然对和谐、稳定和有序充满了向往,但只能在内心深处潜在这种对必然性的追求.19世纪后半叶,牛顿经典力学的出现似乎使一切变得豁然有序--所有事物间的关系都是确定的,都可以用公式计算;然而20世纪初,伴随着量子力学的出现,不确定性的研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最终承认必然性只能说是一种理想或者说是想无限趋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杜丹 《新智慧》2006,(11):49-50
本文分析了两种不确定性——具体不确定性和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特征,并重点讨论了审计人员对不确定性的各种情形应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  相似文献   
20.
徐娟 《商业会计》2006,(8):37-37
一、盈余管理的方法(一)利用应计利润的管理。主要包括改变应计项目的金额和改变交易时间两种。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或者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来降低当期盈余。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计项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